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抗爭:對話會還是各說各話會?

2019年9月27日

港府26日晚上舉辦首場「社區對話」。從兩萬多名報名者當中被抽中參與的150位市民中,有30位得到3分鐘發言機會。針對許多發言者提到的各大訴求,林鄭月娥反覆重申立場。這場對話會正反評價不一。支持者認為打開新的契機,批評者則嘲諷是政治作秀。

Hongkong | Carrie Lam während Gesprächsrunde im Queen Elizabeth Stadium
林鄭月娥的社區對話會能否平息示威者的怒氣,減緩10月1日中國國慶前的抗爭行動?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德國之聲中文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四(9月26日)晚上召開首場「社區對話會」。她承認自己「離地」,民望懸崖式下降。在對話進行的兩個多小時間,即便她受到市民嚴厲的批評和拷問,仍然平和以對,保持誠懇謙卑的態度。

在許多觀看網路直播的網民對市民的發言素質感動不已時,港媒《立場新聞》記者林彥邦冷眼評論,認為這只是林鄭月娥的「一場游戲」。他表示,對話會不是為了聆聽民意,只是「營造『我願意聆聽』以及『可以透過對話尋求出路』的印象」。

他表示,許多人提到林鄭態度良好,但重點在內容。他強調,林鄭不可能相信和150人對話就能解決當前社會問題,只是找到有人願意與她玩這場「對話游戲」。他也提供看法,認為香港市民不應該「跑龍套」陪她玩這個游戲,即使參加也要「打破假象、拆穿面具」。

加拿大《星島日報》也提到幾位香港專家的評論。其中,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林鄭表現可俗,以「雍容大度」回應群眾,能在接續對話爭取溫和派的支持。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資深講師蔡子強認為,林鄭的表現「幾OK」。他相信和平對談就是港府的預期效果。

林鄭月娥說她當然希望可以重建信任,但她也承認這是很大的困難。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綜合多家港媒報導與《香港01》對話摘要,林鄭月娥在對話會的發言重點如下:

1.繼續交由監警會調查

30位發言的民眾,20人提到了警察暴力,12人表明希望港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林鄭月娥回應時表示,「獨立調查委員會是一個方法,獨立的監察會也是一個方法,而且近日已加強透明度,又增加了海外專家,現在已經有1,300分資料、超過2萬份相片、影片等交到監警會,希望給予幾個月時間讓他們處理。」

到了第三輪市民發言完畢,許多人仍將重點放在成獨立調查委員會,她仍強調「監警會已經展開獨立調查」。她提到已在7月時表示,會在6個月內提交公開報告,到時大家都可以看到真相,強調不會拖延。她也重申,因應此次事件,請來了獨立海外專家,監警會能不受干預做出決定。

2.踩好一國兩制底線

有發言民眾強調並非追求港獨而是民主自由。民眾也擔心現在的「一國兩制」已經侵蝕港人自由,並非「井水不犯河水」。也有人強調是依《基本法》規定爭取雙普選。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回應時指出,《基本法》45條規定最終要普選行政長官,要在「一國兩制」框架之下去做。他希望大家能有機會在一國兩制上看事情,透過對話溝通更瞭解一國兩制。林鄭則強調,「一國兩制沒有變質」,但是「有底線」。她說,涉及底線的要求,會帶來嚴重後果,就不能接受。

3.持續對話

有發言者提到這場對話會根本不是對話,林鄭月娥在面對商界時,根本不會只給3分鐘,強調對話是有來回反饋互動,不是各說各話。林鄭表示很願意互動,願意安排十幾人三、四小時閉門互動。今日安排是首場對話,如果覺得安排不足可以改善。她強調港府會繼續關心聆聽。

在結語時,林鄭表示,持續對話讓大家有機會審視各種問題。除了從政治上找出路,她也希望從政策上找出路,因此要繼續對話,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首場社區對話

這是親北京的港府在連續16周的動蕩後第一次與批評者坐下來談。林鄭月娥駁斥對話是公關秀之說,表示她很認真地聆聽。她說:「最大的責任在於我自己,我不會推卸責任。」

這次的社區對話吸引超過2萬人報名,港府從中隨機抽出150人。發問人也是從150人中隨機抽選。跟街頭憤怒的遊行示威相比,體育館內的對話會氣氛顯得平和有禮。不過場外聚集了近千人高呼口號。

多數聽眾不斷拷問和質疑港府,呼籲她成立一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有關警察暴行的相關指控,以及討論如何處理抗議活動。但林鄭回答未有新意,只是重申會繼續對話和聆聽。林鄭最後發言完結時,有在場人士大叫「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口號。

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在對話會結束之後,聚集在體育館外的示威者仍然停留數小時沒有離開。為了避免與示威者正面衝突,林鄭月娥一直到對話會結束約四個小時後的午夜才離開。

夏立民/羅法 (綜合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