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接待希拉克,質疑陳水扁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0月14日

本周,台灣總統陳水扁利用雙十國慶的機會,發表講話,倡導兩岸以九二年香港會談的模式展開談話,但卻避而不談「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這一談話昨天引起了北京國台辦的猛烈抨擊。另外,法國總統希拉克和俄羅斯總統普丁本周接連訪問中國。中國的對歐外交進來取得了明顯突破。香港媒體這幾天對此有很多評論。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圖片來源: Peter Lok

針對陳水扁雙十節的所謂兩岸和平新建議,香港《星島日報》本周發表社論,題目是《真支持「一中」何妨說出口》。社論說:「今年台灣的雙十慶典,總統陳水扁提議海峽兩岸可「以九二香港會談為基礎」,作為進一步推動協商談判的準備。這句含糊其辭的說話,可作模棱兩可的解讀。美國國務院作出積極回應,敦促兩岸把握機會展開對話。大陸方面則謹慎推敲,以防墮入甜言蜜語的文字游戲陷阱。台灣在國民黨執政時期與大陸就打破隔膜和國家統一展開對話,大陸設立海峽兩岸協進會,台灣設立海峽兩岸基金會,在「第三地」進行會談。海協會和海基會於九二年在香港會談中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即是只有一個中國,但這「一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則可各自表述。

社論寫道:「陳水扁執政後,一直都不承認有此共識。他昨日首次隱晦地觸及九三年新加坡那次汪辜之會,但所談及的未來談判「基礎」,究竟是那次汪辜會談的共識,還是那次會談的形式機制?如果陳水扁確是承認「一中」共識,確是非常重大的突破;如果他只是希望重新展開海協會和海基會的對話機制,則只是重申一貫立場而已。…… 陳水扁這篇演辭,技巧地避免了「一中」表態,卻予人「一中」的想像空間,成為「善意」姿態,一方面是說給美國人聽的,另一方面也是為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拉票,把「不願溝通」的責任推向北京方面,以贏取美國政府大條道理繼續支持和台灣選民的好感。」

《星島日報》的社論最後說:「除非陳水扁清楚表明接受「一中」共識為兩岸談判基礎,否則仍難以釋除北京對他的台獨疑慮。」

香港《信報》的社論題目是《阿扁不可信,台獨不會變》。社論分析說:「(陳水扁)翻來覆去的兩岸政策,不外是緩兵之計,時松時緊,陳水扁始終不讓大陸抓住台獨的藉口動武;在這方面,他做的非常成功,但由於變化莫測,令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可信度極低,他提出的讓步與和解建議,也很大程度上只是權宜之計,作不得準。」

在兩岸關係之外,最近的歐中關係倒是非常熱鬧。繼前天法國總統希拉克離開中國之後,今天俄羅斯總統普丁又抵達中國;兩個月後,德國總理施羅德也將第六次塔上中國土地。中歐關係究竟發生了哪些質的變化?今天的香港《太陽報》發表署名「余晨」的文章,題目是《中法戰略關係:平衡美國與未來走向》。文章說:「最近一年,中國和歐洲(其中主要是法國)開始重新以戰略眼光看待對方。而這一轉變將對中歐關係產生深刻的影響。首先,從北京來說,歐洲過去雖然在經濟上意義重大,但在政治戰略上則幾乎不佔什麼地位,原因是歐洲與中國沒有潛在地緣衝突和其它利害關聯;在過往幾年的北京外交中,重中之重是美國,其次是日本、俄羅斯、東南亞,甚至印度等國的戰略也要超過歐洲。因此在北京外交的天平上,歐洲是經濟上的巨人,戰略上的侏儒。但最近一年多,尤其是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北京漸漸認識到聯合歐洲平衡美國的重要性。在許多敏感問題上,以歐洲牽制美國往往能達到原來一味單獨與美國交往而無法達到的效果。這便是北京近來歐美平衡外交思路的來歷。這一思路確立後,歐洲對中國的重要性發生了兩個深刻的轉變:一是從原來純粹的經濟層面上升到戰略層面;二是在戰略層面上,歐洲對中國的重要性從原來的次於日本、俄羅斯和東南亞,一躍而為與美國同等重要,抑或僅次於美國。……其次,從法國方面來說,伊拉克戰爭結束後,其戰略研究機關便一直在進行內部研究和評估,其焦點是如何在未來美中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更好地利用歐中關係來平衡歐美關係。」

《太陽報》的文章寫道:「必須指出的是,與冷戰年代的戰略關係不同,在中法之間建立的這一關係,只是平衡美國影響,而非與美國相抗衡;這一關係不以美國為唯一的假像敵,而只是希望增強美中歐「三足鼎立」局面中的中歐兩極的作用。從長遠而言,這對於美國也有好處。」

《太陽報》的文章又指出:「當然,目前對中法兩國來說,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雙方戰略合作關係確立後,如何注意各自與美國的關係,而不致引起美國的過多反彈;第二、中法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目前尚侷限於中法兩國,而未擴展至中歐戰略關係的層面;如何在歐盟對華政策層面,逐步推進中歐戰略關係的確立,這是今後中法兩國需要共同努力的問題。在這方面,歐盟內部有兩個關鍵需要引起北京的重視:一是東歐國家的態度,因為這些國家大都在美國和歐盟大國之間保持平衡;二是德國的態度,德國目前在平衡美國影響上的態度不如法國積極,其中有德國內部的深層原因。如何在這兩個問題上逐步取得突破,北京需要作深入的政策研究。」

今天的《太陽報》還發表文章,評論俄羅斯總統普丁訪華。文章說:「就俄羅斯而言,這頭冷戰後一度被打得趴在地上的「北極熊」,近年在外交戰略也開始頻頻在各大國之間保持平衡,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個方面:美國、歐洲、中國和日本。美國是俄羅斯在全球層面的主要對手,但前些年由於實力大損,因此俄羅斯一度需要利用中國保持對美平衡;歐洲是俄羅斯的近鄰,融入歐洲一直是俄羅斯的至高目標;而中國雖然從長期來說可能是俄羅斯的直接對手,但在中短期則是莫斯科可以利用來平衡美國和日本的最好夥伴;日本是俄羅斯在亞洲的主要對手,但也是俄急需的經濟援助夥伴,因此老奸巨猾的「北極熊」又善於利用日本來平衡中國。中俄石油管道上的風波集中折射了俄羅斯在中日兩國之間的平衡戰術。據說普丁此次將為中國帶來一份大禮,究竟是否「北極熊」又回心轉意,人們拭目以待。」

(香港:邱震海)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