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最大國安案:47人初選案開審的關鍵看點

2023年2月6日

香港47名民主派人士因參與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正式開審,其中4被告成控方證人尤其令人關注。該案預計歷時90天。德國之聲整理了本案的關注要點。

香港市民2017年曾上街示威爭取民主
香港市民2017年曾上街示威爭取民主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2月6日清晨,過百人在法院外輪候旁聽民主派初選案,包括歐英等多名領事館人員,大樓內外有大量警員駐守。法院設置了數個直播區域,共逾400個公眾旁聽席。記者在場所見,除了被告的親友外,部分排隊的公眾人士拉著手推車,攜帶大量衣物、摺椅、花生等食物守候多個小時。詢問之下,有人表示不清楚要旁聽什麼案件,亦有人在取得旁聽席票後隨即離場。

 

包括被告梁國雄的太太陳寶瑩在內的兩名香港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成員,到法院外請願,他們舉起寫著「初選無罪、打壓可恥」的橫幅,要求釋放政治犯。陳受訪時稱,這是一場對香港人的審訊:「超過60萬港人投了票,顯示很多港人希望議會代表把『五大訴求』帶進去,民意代表代表民意,何罪之有?」她質疑控方指控不實:「我們和很多港人都想不到,參與初選、用和平競選方法進入立法會都被稱為非法手段。」另一名同行成員一度拉下口罩,被警員以違反口罩令為由帶走。

2020年,梁國雄因參與港府未批准的六四紀念活動被控。圖為梁於同年10月出庭時所攝圖片來源: Kin Cheu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如何指稱初選「串謀顛覆」?

反修例運動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原定於2020年9月舉行,民主派希望減少分薄彼此票源、增加自己陣營的勝算,以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超過35席)。為此,有意參選的民主派人士在2020年上旬進行商討,並於同年7月11至12日舉行「35+公民投票」選出參選代表。北京於6月30日通過在香港實施國安法,但民主派如期舉行初選。據主辦方統計有61萬人投票,遠超原先預期。

2020年7月於「35+公民投票」中勝出的數名參選人圖片來源: Kin Cheu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控罪書指,這場初選是眾被告宣揚或參與的一個計劃,旨在當選立法會議員後,濫用《基本法》賦予的職權——取得過半席次以無差別地否決政府預算案,迫使行政長官依例解散立法會而癱瘓政府運作,重選後再度否決預算案,最終令行政長官辭職。

這場審訊是關乎政治參與、表達自由和參選權的討論。控方指,被告串謀目的是要顛覆國家政權,以非法手段干擾及削弱香港政權機關的職能。國安法列明一旦罪成,「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者面臨10年以上至終身監禁,「積極參加」者可判囚3至10年,「其他參加」者則判囚3年以下或禁閉式刑罰。

誰認罪、誰不認罪?

自2021年被捕和起訴後,大部分人在近兩年來一直被關押,直至開審日,僅13人獲准保釋。47名被告中,約三分之二的人選擇認罪,絕大多數都是還押人士

否認控罪的16人會接受審訊,當中一直被關押而又堅拒絕罪的少之又少,他們分別是: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梁國雄,社運人士何桂藍、吳政亨。其餘認罪的31人會待前者審結後才判刑,包括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民主黨前主席胡志偉、公民黨前黨魁楊岳橋等。

2021年3月,黃之鋒因47人案被送上囚車圖片來源: Kin Cheung/picture alliance

眾被告當中,5人被指是初選的組織者,包括位列首被告的戴耀廷——控方指他是發起人,自2019年底多次公開撰文宣傳計劃,隨後並發表「真攬炒十步」文章制定路線圖。而其餘被告則是初選參選人,他們都是當時香港各派別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群,幾乎橫跨整個反對派的光譜,包括傳統泛民政黨、年輕的「自決派」和「本土派」,以及在反修例後崛起的素人。被告的47人中,超過30人是時任民選立法會或區議會議員。

被告欄上的控方證人

控方將會呈堂的證據包括:眾被告的公開發言、投稿、媒體訪問、競選宣傳材料,還有數十條影片,例如初選論壇、街頭演講和記者會等,預計會在庭上播放。

其中較受關注的是,控方透露,將會有3名被告以「從犯證人」身份為控方作供,他們的供證將成為審訊焦點。沒有政黨背景的商人林景楠在今年一月才改變意向,由不認罪轉為認罪,並在網上撰文自認被列為控方證人。據瞭解,控方證人還包括被還押的被告。而部分被告則有意親自作供抗辯。國安法列明,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或提供重要線索以偵破其他案件,可獲考慮減刑。

律政司以涉外因素、保護陪審員人身安全為理由,指示不設陪審團。此案會由高等法院3名國安法指定法官共同審理,但其中一人在開審前夕因健康問題退出,須臨時換人接替。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