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民主回歸派"誤導蒼生?

2014年9月7日

香港"民主回歸派"宣告落幕,但輿論要求他們更多自省。民主團體宣告香港進入全面抗爭時代,但有學者認為扭轉政局的可能性非常低

Hongkong Festnahme Aktivisten pro Demokratie 1.9.
香港警方同抗議者發生衝突(2014.09.01)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中文大學學者蔡子強在《明報》發表文章《路走到這裡分手:民主回歸派的落幕》,談論香港"民主回歸派"的政治歷程。八十年代,以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學生為代表,民主回歸派基於民族主義立場,認同香港應該脫離殖民管治,回歸祖國,並真誠的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會提供契機和空間,讓香港進行民主和社會改革,讓民主和民族兩者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兩全其美。

蔡子強說,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在幾年前2010年政改一役,縱然在排山倒海的指摘甚至是醜化下,也嘗試力挽狂瀾,力主應該爭取與北京達成政改協議,為的就是希望中港雙方能夠在民主發展這個課題上,開啟良性互動,逐步增加彼此間的對話、瞭解和互信,為彼此在民主、普選等觀念和看法上,奠定基礎以至共識。

蔡子強引述民主回歸派人士的話說,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標誌著"民主回歸論"的壽終正寢,"任何的對話、改革、中間、溫和路線,都已經走到盡頭不可能再繼續下去","香港政治將會進入大變動的年代,過去30年的政治格局、黨派、人物、互動模式,將會逐一被淘汰和取代,新舊交替將快速完成"。

"民主回歸派"不瞭解中國歷史

知名評論人陶傑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認為1997年之後,絕對沒有"民主回歸"這回事,只要讀過1950年之後的現代中國史,包括"公私合營"、批判《武訓傳》,批判胡風,然後藉一本《紅樓夢》,政治批判俞平伯,直到1957年的"反右"為止,就會一清二楚。但是到今日,以上的幾件事,香港人又有幾個聽說過,幾個明白,又有幾個看得透?

香港民眾支持民主政體的比率低過日本、韓國與台灣圖片來源: A.Ogle/AFP/Getty Images

陶傑認為,"民主回歸"之虛妄幼稚,在於香港社會學者之無知。他們是殖民地香港教育培養出來的一群,沉迷於千萬字的"論述",而昧於常識;記得太多的西方學術名詞和著作名稱,但記不得1950年到1957年中國的大事,他們空談"民主回歸","民主中國",荒廢了他們的生命,也誤導了香港的蒼生。

香港人不會做出更糟糕的選擇?

香港執業大律師和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香港民主的困境》,指出香港人接受北京的普選框架之後,通過虛假的人民授權,使北京對香港特首的選擇變得具有合法性,允許中國政府完全掌控香港事務。一旦北京實現了完全控制,它就沒有理由讓香港的系統實現民主化。在沒有任何有效的制衡機制的情況下,現任特首梁振英領導下的強硬政府已經在將確立已久的良好做法和原則棄置一邊。

吳靄儀認為,如果說北京不妥協的立場有什麼好處,那就是,香港人不可能做出比接受這個方案更糟糕的選擇。來自各個親民主黨派的議員在香港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中佔了超過三分之一,所以他們有權否決北京提出的選舉框架。他們已經承諾要這麼做,而香港人民也將確保他們會信守諾言:民主團體在周日的一次大規模集會中宣佈,公民抗命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香港會因此進入全面抗爭的年代嗎?

香港中文大學學者葉國豪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評論《北京再縮緊對香港的控制》,指出北京為了達至對於香港「百分百」的控制,不惜限縮甚至犧牲香港過往所累積的民主成果。在討論香港政改方案的過程中,北京一直採取"軟"、"硬"的兩手鬥爭策略。

香港特首梁振英(站)同中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圖片來源: Reuters

葉國豪說,從國際比較來看,香港民眾支持民主政體的比率甚至低過日本、韓國與台灣,這一種相對冷感與保守的政治態度無疑地阻礙了民主化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更可以看到有不少學者持相對保守的犬儒態度,寄望"中間大多數務實的"香港人基於"安身立命的考慮"接受有篩選的選舉制度。因此,香港人對今日的政治處境與前途實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香港會因此進入全面抗爭的年代嗎?葉國豪認為答案可能是悲觀的,"佔領中環"行動若無法聚集相對持久與強力的反抗聲浪,無法激起社會大眾切身的同情與支持,成功扭轉政局的可能性則非常細微。

摘編:張平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