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陷人權危機? 北京引經濟數據反駁

2021年7月1日

國際特赦組織發布報告表示《香港國安法》違反人權 ,此時美眾議員也再提援助在美港人法案。北京和港府如何回應?

China Hongkong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Day
香港新任政務次長李家超在專訪中說,未來依舊要防範安全風險,「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還說「外部勢力仍然是等機會來搞破壞的」,所以會加強「整個監察系統」。圖片來源: Vernon Yuen/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國際特赦組織周三 (6月30日)發布報告表示,香港當局利用國安法來針對不同意見,並試圖為「侵犯人權的審查、騷擾、逮捕和起訴」辯護。報告也說,基本權利在香港受到系統性的限制。

國際特赦組織亞太區域主任米什拉(Yamini Mishra)說:「在一年內,《香港國安法》使香港迅速走上了成為警察國家的道路,並為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創造了一個人權緊急情況。」

她說:「最終,這一全面和壓制性的立法有可能使這個城市成為一個越來越像中國大陸的人權荒地。」

在47頁的報告中,國際人權組織引用了法院判決分析、法庭聽證會記錄和對活動人士的採訪,得出結論認為該立法已被用於「進行廣泛的侵犯人權行為」。

米什拉說,這項法律「已經感染了香港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並煽動了一種恐懼的氣氛,迫使居民對他們所說的話、所發的推特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三思而後行。」

根據路透社的統計,在安全法實施的第一年,有100多人被捕,60多人被起訴。國際特赦組織說:「香港的《國家安全法》被用作遏制異議的虛假藉口。」

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部的亞洲專家伯格曼(Theresa Bergmann)說:「在過去的一年裡,該法律使香港接近於一個警察國家,並創造了一種恐懼的氣氛,社會的各個方面,從政治到文化、教育到媒體,都能感受到這種氣氛。」

國際特赦組織呼籲當局撤銷對行使人權的人士所有的指控,並呼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中國和香港的人權狀況,安排一次緊急辯論。

北京在去年6月30日通過並在次日實施《香港國安法》,被認為顛覆、分裂、與外國勢力勾結和恐怖主義的行為都會受到懲罰,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該法的出台是為了應對香港2019的大規模民主抗議活動,加強對於反對派的壓制,使中國為香港鋪上更加專制的道路。

當局表示,這項法律只會影響「極少數人」,並說在2019年幾個月的「暴力抗議活動」之後,香港已經恢復穩定。官員表示,在這個人民權利和自由仍然受到保護,但並不是絕對的。

大多數備受矚目的民主政治人物都根據這項新的法律或因與抗議有關的指控被逮捕或流亡海外。不過當局表示,所有的逮捕都是合法的,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無論其職業如何。

香港在2019年有多個民主抗爭活動,其中「反送中」遊行更數次引發民陣宣稱的百萬上上街,隨著北京在2020年推出《香港國安法》,這類的活動已經不復見。圖片來源: Lam Yik/Reuters

中港政府反駁

雖然人權團體和歐美國家炮聲隆隆,中國外交部同一日回應,表示有關言論「純屬惡意歪曲抹黑之辭」。發言人汪文斌說:「數據顯示,去年流入香港的資金規模高達500億美元,港股IPO集資額位居世界第二,香港今年一季度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9%。」

汪文斌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變,也說「進入香港的境外新聞媒體及從業者有增無減」。

香港前保安局長,新任政務司長李家超29日接受新華社專訪也表示,「國安法實施一年以來,香港社會趨於穩定,百姓生活回歸常態」,也說「中央施展治港『組合拳』維護香港繁榮穩定」。

他也對北京「提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表示「非常感謝」。他說:「未來香港制定法律政策方面就沒有各種障礙,可以認真的把香港的政策法律定好,在『愛國者治港』的理念下,共同努力使香港全面發展,老百姓安居樂業,經濟民生就可以解決了。」

美議員推《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

根據《立場新聞》報導,美國民主黨眾議員馬利諾夫斯基(Tom Malinowski) 和共和黨眾議員金辛格(Adam Kinzinger) 再次提出《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2021》 (Hong Kong People's Freedom and Choice Act of 2021)」。

這個為面臨逮捕的港人提供臨時保護的法案去年未能通過,如今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前夕推出,希望為已經人在美國又害怕回港的香港人提供臨時保護身份。法案中也會加快符合難民資格受迫港人的審批程序,並為有高等學位或美國大學學位的港人提供特殊類別的特殊簽證。

(路透社、德新社等)

© 2020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