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卡爾‧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周五(4月13日),這位哲學家的雕像被安置在其家鄉特裡爾的市中心。4.4米高的銅雕被安放在一個足有1米高的底座上。這個中國人贈送的禮物一直引起爭議。被包裝起來的巨型馬克思雕塑將在5月5日馬克思誕辰之日的才將被拆除包裝舉行揭幕儀式。
在安置雕像的過程中,只有2.3噸重的雕塑的頭部短時間外露。這個雕塑加上底座高5.5米。雕塑被安置在臨近古羅馬城門-黑門的一個廣場上,馬克思故居也距此不遠。周末和夜間雕塑都有人看守。
這麼看馬克思好像披著斗篷,其實是外包裝還沒拆下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Tittel 受威脅民族協會負責人德裡烏斯(Ulrich Delius)周四(4月12日)在哥廷根表示:"讚美馬克思的這個紀念碑是中國官方的一個有毒的禮物。""可悲的是,特裡爾市竟然接受一個對本國人民實施恐怖鎮壓的一國政府的禮物。"他表示,對人民肆意鎮壓、逮捕、迫害和屠殺的共產黨領導人信仰馬克思主義思想,因此紀念碑的建成蘊藏著特裡爾淪為共產黨官員朝聖地的危險。
德裡烏斯指出,根據北京《宗教問題白皮書》的規定,宗教必須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在本周,中國當局剛剛下令強行拆除河南省一個新建教堂內的十字架,儘管該教會在當地正式進行了註册。他強調,"中國政府完全在故意破壞本國的法律。"
這尊雕像高4.4米,重2.3噸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Tittel 聯邦農業部長克勒克納(Julia Klöckner)和歷史學家克納伯(Hubertus Knabe)也對雕塑持批判態度。柏林霍恩施豪森紀念館館長克納伯向天主教新聞通訊社表示:"鑑於其理論給人類所帶來的災難,我認為為他建立這樣的巨大雕像簡直是個諷刺。"
共產主義的精神之父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特裡爾。他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這個摩澤爾河畔的小城生活了17年。在慶祝其誕生200周年之際,該市將舉辦3個特別展覽和600個單獨的慶祝活動。主管城市建設的路德維希( Andreas Ludwig)說:"卡爾‧馬克思撰寫了世界歷史。他的雕像成為一個新名勝,並將促進有關馬克思的深入討論,這絕不意味著對馬克思意識形態的美化。
李京慧/凝煉(德新社)
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位「共產主義之父」在德國是富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儘管如此,德國一些地方還是會看到他們的紀念雕像。這些作品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又有哪些雕像與中國有著緊密聯繫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 是否在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接受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特裡爾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座雕像對一些市民來說過於龐大了。也有人擔心中國遊客會因此潮水般的湧來。圖中與雕像同樣高的木質版本是一個樣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Tittel 在2013年,特裡爾就慶祝過馬克思逝世130周年。藝術家赫爾(Ottmar Hörl)在尼格拉門前放置了500個馬克思彩色像。他希望給當前對馬克思和其著作的討論帶來啟示。
圖片來源: Hannelore Foerster/Getty Images 這座恩格斯的銅像高約4米,「個頭」略遜於特裡爾的馬克思雕像。2014年,這座雕牆在恩格斯出生的城市伍珀塔爾舉行了揭幕典禮。這座雕像也是中國製造,是北京政府送出的禮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Kaiser 這是位於柏林的馬克思-恩格斯雕像。1848年,兩人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問世。1986年,東德政府為「共產主義之父」建立了這座紀念碑。2010年因為工程施工將其遷址。在新家之處,兩人眺望的方向有了變化,他們不再望向東方,而是望向西方。
圖片來源: AP 這座巨大的馬克思紀念像位於德國東部城市肯尼茲(Chemnitz)。這個城市自1990年才改為現有的名字,之前該市以馬克思命名。1971年落成的雕像有13米高,是世界第二大半身胸像。作品背後用德英法俄四種語言刻著「共產黨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rco Images/Schoening 位於德國布蘭登堡州菲爾斯滕瓦爾德的這塊紀念石上原先刻的是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945年改成了卡爾‧馬克思。東西德合並後,紀念石板遭竊。市議會就紀念馬克思還是俾斯麥進行了討論,最後的選擇是馬克思,自2003年至今再次出現在紀念石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P. Pleul 萊比錫大學主樓前方的這座大型青銅浮雕作品「起義」上也可以看到馬克思。在東德時期,這所大學以馬克思命名,雕像在這裡已逾30年了。2006年翻新工程時去將其搬走。公眾就雕像今後是否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展開了一場辯論,最終支持一方勝利,2008年這幅作品被放置在Jahnallee的校區之內,配有說明文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En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