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在演講中首先歌頌馬克思的發跡史,形容他胸懷崇高理想,畢生為人民解放奮斗。甚至指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任何理論比馬克思主義更具影響力,是「公認為千年第一思想家」。
馬克思主義始終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人是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習近平說,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與中共、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命運緊緊連在一起。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都是完全正確。
而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他又說,中共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結合,令中華民族富起來,因此證明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在新時代下,中共會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令中華民族強起來。他又引述馬克思的理念,「只要人民成為自己的主人、社會的主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人,共產主義理想一定能在不斷改變的現實運動中,一步一步實現。」
馬克思或許是影響最大的德國哲學家。很難說,他是否也喜歡人家根據他的著述所做的事情。極權主義並非他的中心思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馬克思不只是一位大思想家。他也是一位傑出的修辭學家。他的經濟學分析同時也是對現代生活環境的敏銳描寫。這位哲學家說,在經濟壓力下,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相互關係」。資本主義和啟蒙悄悄結成私下聯盟。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H. Guttmann 馬克思在浪漫有加的環境下長大。他的家鄉城市—特裡爾(Trier)所處的摩澤爾河谷(Moseltal)是德國最美麗的文化環境之一。這裡與法國相距不遠。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偉大理想—「自由、平等、博愛」,很快也傳到了特裡爾。
圖片來源: imago/Chromorange 年輕時代的馬克思曾是一位極浪漫的抒情詩作者。在一首詩中,他寫道:「我內心充滿永恆的沖動/永恆的激情,永恆的灼熱。」這些詩行的對像是他的崇拜者燕妮‧馮‧威斯特法倫(Jenny von Westphalen)。她為之全然傾倒:1843年6月,這對青年永結連理。先是在登記處登記。不久後,儘管馬克思不信教,仍還舉行了教堂婚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馬克思終生不知如何與錢打交道。全家長期經濟拮據。1840年代中期,他結識了富裕而又學識豐富的廠主之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這對他不僅在作品出版上、也在經濟上是一大幸事。恩格斯定期接濟他。馬克思雖仍繼續被迫典當家物,但不再那麼頻繁了。
圖片來源: imago/Caro 馬克思在其主要著作《資本論》中寫道,為束縛資本家,需要實現「生產資料社會化」,由此,「資本主義的外殼」才能最終被爆破,「剝削者們」才會受到鉗制:「剝奪剝奪者」。順便提一下,從這一用語中可以看到,老派社會主義者們熟諳拉丁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1851年,查理‧路易‧拿破侖‧波拿巴(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步其榜樣拿破侖帝後塵,在法國為自己黃袍加身;馬克思對此作了仔細觀察。他指出,「黑格爾在某處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過兩次;他忘了補充說:第一次是作為悲劇,第二次是作為鬧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世上諸多專制政權也以馬克思之名奪權,以暴力實踐他們以為在其著作中所獲得的那個政治學說。馬克思本人似乎早早就感覺到了這一災難。據傳,他說過這樣的話:「我只知道: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一說法雖難以確證,卻對其著作中同樣具有的自由主義觀點表達了敬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東方是「紅」的— 非洲亦然。在衣索比亞,人們就是這樣稱頌馬、恩的。與列寧一道,他們被視為該國將為之奮斗的偉大未來的保障者。以這一未來的名義,馬克思的著作被宣佈為絕對正確的學說。就像1987年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蒙格斯圖(Haile Mengistus)奪權13周年紀念慶典所示那樣,大眾必須對這一學說表達歡呼之情。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Joe 直至1989年,馬克思的哲學一直被東歐專制政權所用。終於,它們在財政上難以為繼了。社會主義諸國出乎意料地一朝瓦解。先是匈牙利開放了通往西方的邊界,已逗留在那裡的東德公民們只有一個念頭:離境。自1989年起,馬克思暫時不再被人提起。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共產主義破產後數年,馬克思再度出現。此處是在柏林,作為涂鴉人物。他的體恤衫上寫著:「我向你們解釋過,你們如何能改變世界。」他自己,早已進入退休年齡,不得不以收集瓶子為生。人們或許會認為,革命成了一種未完結的項目。但首先是,它得先啟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A. Widak 中國藝術家吳蔚山創作的這個馬克思雕像高4米。吳蔚山一邊打量著這位哲學家,一邊解釋說,「他長長的發須和大衣體現了他的智慧。」在特裡爾,人們曾猶豫了很長時間,是否該接受來自中國的這一塑像,因為中國惡劣的人權狀況。馬克思是否想到過這一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Tittel 1883年,馬克思在倫敦逝世,終年64歲。從此,他長眠於那裡的海格特公墓(Highgate Cemetery)。「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雕塑家布拉德肖(Laurence Bradshaw)將其或許最著名的呼籲鐫刻於墓碑上。斗轉星移,此言未易。但是否也會有實際行動?若然,是否又是正確的行動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習近平花了大量篇幅,由馬克思主義延伸至中國各個領域的發展,大談黨建、內政、外交。他說中國當今改革任務之重、矛盾風險之多、治國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中國要贏得未來,就要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問題的能力,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他訓勉,要把人民立場、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立場和使命;勇於全面深化改革,調整生產關係激發生產活力;國家機關要成為社會公僕,接受人民監督,堅持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外交方面,要站在世界歷史高度審視當今重大問題,「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位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中國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拓展與各國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依附別人,更不掠奪別人」。黨政則要增強「四個意識」,加強黨全面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但是他強調,當今中國社會變革,並非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或國外現代化的翻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設想的模板,中國要把其基本原則結合國內情況,才能實踐得更好。他呼籲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經典當作生活習慣、精神追求,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形容是中共人的神聖職責。
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
卡爾‧馬克思 帶來了多大爭議?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當代中國雖自稱「社會主義國家」,但有分析認為從消費形態到城鄉貧富差距,中國實際上已是現代資本主義。這個矛盾讓眾多觀察家認為,中國已經不再奉行馬克思主義,反而以實用主義與經濟利益掛帥。然而,習近平仍然在各種場合大力擁護馬克思主義,這位被喻為繼毛澤東後權力最大的中國領導人,不但重新帶起研討會追憶毛時代,還強調中國需要為其革命性的歷史及政體充滿自信。
習近平5月3日赴北京大學考察及演講,稱北大應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功勞感到「驕傲、光榮」,因為那推動了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建黨,又提及要推動馬克思教育,「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教育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
馬克思的政治遺產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憑借其理論成為了工人運動之父;另一方面,其理論卻也令很多專制者找到辯護。如今,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大明星一般的馬克思「身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A. Widak 如今,馬克思也成為警告貧富差距的標誌。圖中是柏林的街頭涂鴉,馬克思在街邊垃圾桶尋找舊瓶子換錢,他的T恤上寫著:「我告訴過你要如何改變世界。」當然,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A. Widak 一些政治家在行動時也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儘管很多時候人民並沒有從中受益。這裡是1969年4月的中共九大,其中不乏「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的身影,與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肖像並排在一起。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馬克思理論也被人出於私利而解讀、濫用。如果馬克思知道,毛澤東這樣造成無數生靈塗炭的獨裁者將其理論作為統治工具的話,應該不會很高興。馬克思理論可能確實帶有革命性,然而在實踐時,他是主張溫和手段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如果說向馬克思致敬還是可以理解的,這個問題就更值得質疑:都有誰和他一起受到人們的追捧。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為慶祝獨立日,街頭擺上了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的雕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 在印度喀拉拉邦的馬拉巴爾海岸也是類似的情況:馬克思又和列寧以及「暴君」史達林並列在一起。1964年印度共產黨人內部鬧分裂,從印共(CPI)中分裂出「印共(馬)」,其中的「馬」就代表馬克思主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odong 儘管共產主義發展歷史與壓迫緊密相連,然而馬克思對無階級社會的構想至今仍是世界上左派的政治理想。在2012年斯里蘭卡的五一示威中,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頭像也出現在宣傳牌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G. Amarasinghe 在古巴革命後,該國最大的、有八千座位的劇院在1959年改名為卡爾‧馬克思劇院。圖上是2017年慶祝十月革命百年演出時的場景,古巴領袖也前來觀看了演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聖誕老人被看作是聖誕節商業化的象徵。有傳言稱是某飲料公司發明了聖誕老人。來自19世紀的圖畫證明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然而馬克思是否會像圖中在巴西聖保羅一樣,將自己看作是聖誕老人,是非常值得質疑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C. Faga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北京分館,顯然更嚴肅地呈現了這位德國哲學家:兩眼炯炯有神的思想家,隨時準備為其觀點而爭論。不過,如果戴上眼鏡、伸出舌頭,你也可以說這是愛因斯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OPI/G. Dianhua 世界還有一個地方滿是對馬克思的瘋狂展示:其家鄉特裡爾。5年前,一名概念藝術家在特裡爾的標誌性建築尼格拉城門前擺出了多達500個馬克思人物雕像,以便向今年將迎來誕辰200周年的馬克思致敬。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 Dietze 家鄉特裡爾也讓這位無產階級精神領袖上了交通燈。除了圖上的(革命)紅燈時能看到馬克思,綠燈時也是行走的「馬克思」。光這樣還不夠,特裡爾也用馬克思賺錢,請看下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Tittel 這些浴缸小黃鴨手中拿的正是《資本論》。此外,也能買到寫有「卡爾剛剛向你發出了好友請求」的滑鼠墊。不知特裡爾人當年是不是也對這位哲學家如此狂熱,以至於年輕的馬克思中學一畢業就立刻離開了這裡呢?
圖片來源: Reuters/W. Rattay
鋪天蓋地宣傳浪潮
許多文宣品主力呈現馬克思在新一代廣受歡迎的形象。除了有描述馬克思青年的卡通片,還有中宣部理論局、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製作5集通俗理論對談節目《馬克思是對的》,在中央電視台等平台播出。節目中介紹了許多馬克思的理論,讓學生分享如何受馬克思影響。其中一集節目,主持人先向觀眾讀出一份馬克思17歲時寫的論文,再詢問觀眾是否跟她一樣感動。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答道,「我覺得馬克思真的不可思議,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向他學習。」
除了製作節目和座談會之外,出版界也搭潮流,相繼出版《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圖畫指南》、《為什麼馬克思是對的》、《馬克思歸來》等一大批關於馬克思主義的作品。繪畫、詩文、書法展、甚至凋像揭幕儀式都相繼開展。
人民日報頭版社論寫道:「從敘利亞緊張的局勢,到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從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到頻發的槍擊案、暴恐襲擊,前所未有的治理赤字,讓西方世界進入新的不確定、不穩定時期」,文章認為「世界之亂」與「中國之治」形成鮮明對比,中國「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李芊/羅法/樂然(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