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馬英九:三道防線捍衛台灣

2011年5月13日

台灣的總統馬英九在與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視訊會議,提出"以三道防線捍衛台灣",分別是:兩岸和解制度化;增加台灣在國際發展上的貢獻;結合國防與外交以強化國家安全。

馬英九圖片來源: AP

周四(5月12日)這次視訊會議由CSIS總裁何慕禮(John Hamre)主持,全程以英語進行。馬英九指出,今年是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也是他擔任總統第三年。他說,為了長治久安,應該建立三道防線。

首先是兩岸和解的制度化。他以各項具體數字說明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例如到台灣觀光的大陸客成長了10倍,他認為這是因為執政當局對於兩岸關係採取了新思維,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作為雙邊協商的基礎,今後也要將兩岸溝通的管道制度化,使其能更便利、更可預測,同時更加穩定。

馬英九表示,第二道防線是增加台灣在國際發展上的貢獻。台灣的基礎建設、綿密的商業與人脈網路,和大陸的歷史、文化、以及語言關係、和日本的特殊夥伴關係等,都使台灣具有競爭優勢。他說,台灣目前擁有許多"軟實力",例如民主與法治使智慧財產權不受侵害;交通、醫療、教育等基礎建設廣泛且現代;在台灣,任何人都可以在晚上自在地遛狗,或只是到便利商店買東西;台灣的教育訓練出大量的優秀技術人才;這些都使台灣有能力、也應該承擔對於世界的責任;另外台灣也接待由日本撤退的美僑,協助他們順利返回美國。馬英九說,這第二道防線,就是要讓台灣有一個國際政治上的道德高地。

馬英九提出的第三道防線是結合國防與外交。不在國際上"找麻煩",同時也強化防衛力量,例如經由募兵制建立"小而強"的軍事力量,也繼續爭取向美國購買防禦性武器,如F-16 C/D型戰機以及柴電動力潛艦。

馬英九表示:台灣必須把自己變成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以及中華文化的領航者。

許多美國的台海議題專家蒞臨此次會議。紐約、波士頓、芝加哥、邁阿密、亞特蘭大等五個都會區的當地專家也同步收看並舉行研討會。在華府現場,與會人士普遍給予此次會議很高的評價,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馬英九有效地論述了美台關係和這個關係對台灣安全的重要。馬英九成功的闡明了他的政績、面臨的挑戰、理念等,例如要縮小貧富差距,要使台灣與區域經貿相整合等。

CSIS中國研究部門負責人傅瑞偉(Charles Freeman)表示,馬英九釐清了外界某些疑慮與不解,例如國防預算、兩岸未來走向等,都解釋得很清楚。他認為馬英九以其坦誠與良好的思維,把握了難得的機會,使華府很直接、很深入的瞭解馬政府的政策方向,

在美國現行政策下,台灣的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等人不能訪問華府。也正因為如此,越洋視訊會議顯得格外有意義。何慕禮說,馬總統的政績與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有的領導人是跟著群眾走,但是馬總統以開創性的視野「帶動了重大改變」,展現了領導人的風格。

視訊會議歷時一小時。其間兩次短暫斷訊,大約幾十秒。主持人幽默的說,總統先生,對不起,華盛頓DC,這個DC,District of Columbia,哥倫比亞特區,其實是Developing Country,發展中國家,所以通訊不穩定。全場大笑聲中,化解了小小的尷尬。

作者:劉新(華盛頓特約記者)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