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六月,歐盟各國領導人支持馮德萊恩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但至此她只贏得了一半勝利。
現在,她還需要在周四贏得歐洲議會720名議員的多數支持。
將自己定位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領導者。眼下烏克蘭戰亂,如果川普赢得11月大選重返白宮可能給全球關係帶來震蕩。在這樣一個動蕩時刻,馮德萊恩可能受益於歐盟對一位穩定領導人的渴望。
馮德萊恩所在的保守黨團歐洲人民黨(EPP)擁有188個席位,社民黨和自由黨有155個席位,復興歐洲黨團(Renew Europe)有75個席位。已經超過馮德萊恩獲得連任所需的361票。
理論上,馮德萊恩似乎從黨團聯盟內部便可獲得當選所需票數。
過去半年中,「去風險」取代了「脫鉤」,逐漸成為歐美國家對華經濟和安全政策的一個共識。這個概念最早出自哪位政治家之口,又是如何在國際上被討論和接受的?
圖片來源: Kira Hofmann/photothek/imago2023年3月3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兩個歐洲智庫主辦的活動中用英語發表演講。她指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經濟關係正變得越來越不平衡,中國「明確地將軍事和商業領域融合在一起」的做法給歐洲安全帶來了風險,因此需要去風險,並且更好地運用現有工具,以維護歐洲經濟利益。「我們之間的關係不是非黑即白,而我們的答案也不可能如此。因此我們必須聚焦於去風險(De-Risking),而不是脫鉤。」
圖片來源: VALERIA MONGELLI/AFP/Getty Images馮德萊恩的講話獲得了巨大關注。「去風險」這個說法也隨即開始在德國和美國被媒體和政界人士引用。《紐約時報》認為,這一表述是對歐盟對華關係新的概括,德國和法國外交官此後在國際組織中推廣「去風險」的概念,並使之體現在當年5月廣島G7峰會聲明的內容中。德國《明鏡》周刊則指出,馮德萊恩希望在用詞上保留空間,與美國一段時間以來使用的「脫鉤」有所區別。
圖片來源: Ole Spata/dpa/picture alliance德國外長貝爾博克4月中訪華期間也表示,德國並非要與中國「脫鉤」,而是要「降低風險」,就是說歐洲應降低對中國「不健康」的依賴。同時出席記者會的中國外長秦剛則回應說,「中德是夥伴,不是對手」,雙方在供應鏈上相互依賴「是市場規則下最優的選擇」;只要兩國都保持開放,「就沒有必要擔心所謂的依賴」。
圖片來源: Kira Hofmann/photothek/IMAGO有德國媒體注意到,最早公開使用「去風險」一詞的並不是馮德萊恩,而是德國總理肖爾茨。2022年11月德國《明星》雜誌(Stern)在肖爾茨訪華前的一篇報導中引述他談到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性時說到:「去風險和多樣化是當務之急。」但當時這一說法並未引起特別的輿論關注。
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去風險」(De-Risking)一詞並非新近的發明,而是一個金融行業的術語,指的是銀行或投資者收縮或終止交易關係,以降低支付違約的風險。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2023年1月,亦曾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歐盟雖需要「與中國合作和貿易」,但仍須修正與中國的商業交易方向,尋求與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降低風險,而非脫鈎」。
圖片來源: Boris Roessler/dpa/picture alliance華盛頓的官員也開始使用「去風險」的表述。今年4月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時表示,「去風險意味著擁有彈性的有效供應鏈,並確保我們不會受到任何國家的脅迫。「」我們只是要確保美國和盟國的技術,不會被用來對付我們自己,」而並不是要切斷貿易,他強調,「正如馮德萊恩主席不久前所說的。」
圖片來源: Nathan Posner/AA/picture alliance德國《商報》指出,在這個問題上,馮德萊恩、德國總理肖爾茨以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顯然已經形成了共識。「同'脫鉤'不同的是,'去風險'的目的並不是要在經濟上孤立中國,而是要增強歐洲自身的經濟抗壓能力。」
圖片來源: Jens Schlueter/AFP5月的廣島G7峰會結束後,英國首相蘇納克(左二)對媒體表示,英國和G7集團其它國家在共同尋找方法,減少中國帶來的挑戰。「這一切都是關於去風險,而不是脫鉤。」他補充說:「我們(七國集團)正在採取措施防止中國利用經濟脅迫來干涉其他國家的主權事務。」
圖片來源: :Simon Dawson/Avalon/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對G7會議公報本已大為不滿的北京做出激烈反應,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言人指責首相蘇納克的言論是「鸚鵡學舌」。中國外交部(圖)之前就G7公報表示:「對於所謂『經濟脅迫』,美國大搞單邊制裁、『脫鉤斷鏈』,才是把經貿關係政治化、武器化的真正『脅迫者』。我們奉勸七國集團不要做經濟脅迫的同謀和幫兇。」
圖片來源: S. Shaver/dpa/picture-alliance中國總理李強6月27日在天津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說:「現在在西方,有些人在炒作所謂的『降依賴、去風險』,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看,這兩句話就是一個偽命題。」他認為,風險管控應該由「企業去做相應的判斷和選擇」,政府和相關組織「不應該去越俎代庖,更不應該將去風險擴大化、政治化、意識形態化」。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picture alliance共同的對華政策也是6月30日結束的歐盟峰會上的一個重要議題。峰會聯合聲明稱,將支持繼續保持同中國的經貿關係,同時減少歐洲對中國的的經濟依賴。"去風險"在本次聲明中正式登場,成為一個概念,今後歐盟將以它作為指導方針推出對華戰略。但有批評指,歐盟目前表述的「去風險」仍缺乏具體的計劃和責任規範。
圖片來源: Rainer Unkel/IMAGO2023年7月13日,德國聯邦內閣通過首份對華關係戰略,「不脫鉤、去風險」是重要內容之一。文件稱,德國將繼續與中國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應「降低關鍵領域的依賴性」。德國政府將提高社會對涉華風險的敏感度,加強與企業的交流,提醒企業做好風險管控。文件還強調,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是不可接受的,台海軍事衝突升級將影響到德國和歐盟的利益。
圖片來源: Kira Hofmann/photothek/imago 「我不是數學家,但我認為,有支持馮德萊恩的三個中間力量以及他們之間達成的合作協議,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票數,」 歐洲人民黨發言人佩德羅‧洛佩茲(Pedro Lopez)在上周表示。
然而無論是政治家還是德國之聲採訪的專家都不認為事情會如洛佩茲所說的那麼簡單。沒有人能保證黨團聯盟內部的每個人都會投票支持馮德萊恩。
「競爭會很激烈,」駐布魯塞爾的歐盟專家朱利安‧霍茲(Julien Hoez)說道。
無記名投票
投票將以無記名方式進行,議員們可以根據其所在選區的選民利益投票,而無需擔心與黨派路線有所偏差而帶來後果。因此馮德萊恩親自與議員們進行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歐洲議會議員(MEPs)不能被黨鞭強制要求投票支持某個候選人,但各國政府和領導人仍會出於各自政治利益考量試圖對選舉結果施加影響力。
愛爾蘭總理哈里斯(Simon Harris)呼籲愛爾蘭議員支持馮德萊恩,以便為愛爾蘭贏得歐盟委員會一個重要的委員職位。歐盟委員會由27名執委組成,分別來自27個成員國,但一些職責領域的委員比其他執委更具影響力。
根據愛爾蘭公共廣播公司RTE報導,愛爾蘭總理哈里斯表示:「毫無疑問馮德萊恩主席會希望與議員們進行交流,這是合適的做法。而我們也已提名邁克爾‧麥格拉斯(Michael McGrath)作為愛爾蘭委員,在此基礎上,我將與來自愛爾蘭的歐洲議員就投票進行溝通。」
倘若馮德萊恩未能獲得連任所需的361票,歐盟可能會陷入一場危機,一個充滿焦慮的時刻,但卻似乎沒有其他能夠獲得廣泛支持的候選人存在。
馮德萊恩會向右轉嗎?
2019年,馮德萊恩依靠同樣的黨團聯盟支持,以9票的微弱優勢當選。
然而這一次,黨團聯盟中已有一些議員表示不會把票投給她。另一些人則警告稱,馮德萊恩必須避免與極右翼的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黨(ECR)合作——該黨是歐洲議會中第三大黨。
社會黨和自由黨人士在馮德萊恩向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eorgia Meloni)示好後密切關注其動向。梅洛尼是極右翼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黨黨主席。
上個月歐洲大選前,馮德萊恩敞開了與梅洛尼結盟的大門。此舉激怒了她的主要盟友,後者威脅將撤回對馮德萊恩的支持,如果她進一步向右翼傾斜的話。
大選結束後,歐洲人民黨表示不會與梅洛尼達成正式協議,但馮德萊恩可能會在周四發表的講話中就移民政策向義大利做出讓步。而任何有關此類承諾的措辭,以及對加薩衝突的表態,都將受到社會黨、自由黨和綠黨的密切關注。
綠黨前來救場?
在六月的歐洲大選中,綠黨失去了18個席位,但即使席位減少到53個,綠黨仍相信自己會在歐盟議會中扮演重要角色,並對馮德萊恩連任起到關鍵作用。若能得到綠黨的支持,馮德萊恩可以在無需與梅洛尼達成協定的情況下獲得連任所需票數,並能在中右翼、中左翼和進步黨團勢力之間保持平衡。
據德國之聲瞭解,馮德萊恩已向綠黨保證,她將把《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中設定的至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作為奮斗目標,但也提到該計劃可能需要調整。
在有關歐盟2035年實施內燃機禁令的爭議上,馮德萊恩將不得不為平衡各方利益而走鋼絲。主要由德國基民盟組成的歐洲人民黨希望撤銷該禁令,而社會黨和綠黨則希望保留該禁令。
但如果不發生「最後一分鐘的意外「,綠黨應該會投票支持馮德萊恩並助其連任成功。專家表示,在歐洲大選失利後,綠黨變得更加順從,其基本訴求便是為《歐洲綠色新政》的推進和實施得到更多保證。
「如果說有一條紅線的話,那就是排除與極右翼的合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綠黨人士說道。
馮德萊恩將不得不平衡各方利益,以尋求連任。一位歐盟政界人士告訴德國之聲,馮德萊恩如果只著眼於自己所在黨團利益的話,是無法贏得盟友的。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