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騷擾行為 困擾日本社會

2014年3月1日

跟蹤騷擾行為一直是日本的社會問題,情況久久未有好轉。政府雖然曾於2012年修例,但似乎未能對跟蹤狂起阻嚇作用。犯人的目標大多為一些拒絕或拋棄過他們的交往對象,而且個案越演越暴力。

圖片來源: Fotolia/bluedesign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4年2月19日,26歲的鈴木千尋在館林市小桑原町的一個停車場遭前男友永井隆槍擊頭部死亡。39歲的永井隆事後逃離現場至本州北部栃木縣的荒郊,其後在車內開槍自殺。犯人早前已曾因襲擊受害人而遭逮捕。警方曾警告永井停止騷擾,但他不聽勸告,事後多次企圖接觸受害者。據報,鈴木千尋死前數個星期曾與父親到警局報案超過十次。

鈴木千尋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在日本,類似個案頻繁發生。

事件為冰山一角

就在鈴木千尋死後一天,一名男子在廣島一屋內上吊自殺。警方證實死者為23歲少女風呂光沙夜香的前男友,他同樣在殺害舊情人後了結自己生命。而永井屍體被發現的同一天,警方拘捕了21歲大學生渡邊泰周,指他向前女友不斷發放訊息,煽動她自殺。該名女子去年11月份時從東京寓所天台一躍而下。

不止日本女性,外國女性在日本也同樣為犯罪目標。2007年,一宗奸殺英藉女教師案就曾轟動一時。當時32歲的市橋達也多番騷擾在日本教書的霍克(Lindsay Ann Hawker),直至她答允成為他的英語教師。2007年3月,霍克突然失蹤,後來警方在市橋住所陽台發現了她的屍體。她的屍身被埋在一個裝滿泥沙的浴缸裡,全身赤裸,渾身瘀青。

殺害英藉女教師霍克的犯人市橋達也圖片來源: dapd

北海道文教大學教授渡邊誠(音)表示,很多日本男性仍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男性比女性有更大權利和自由。"我們的社會表面上很和平,但實際上部分男性的價值觀仍然非常保守"。他表示,很多日本男性亦不知道如何和一些跟自己徹底不一樣的人溝通。

政府修例 欲改善情況

日本在2000年在正式就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制定《纏擾防治法》,但範圍只禁止了犯罪者跟蹤受害人及利用電話或傳真機發送訊息騷擾。直至2012年,政府修改條例,新增對新科技如電郵的規定,同時賦予警方更大的執法權,讓他們可禁止犯罪者接近受害人。

但改例至今,犯罪數字不跌反升,令部份人質疑法律的效用。有專家則表示,數字攀升反映新法例提高了市民的意識,因此報案率增加。如當初年引入跟蹤法時,個案就由2000年的2280宗大幅飆升至14662宗。改例後,跟蹤個案則由14618宗升至19920宗。

警方監督不力

民眾雖然有法律保護,但執法者卻多番被批辦事不力。美藉教授可莉(Holly)曾兩次受到騷擾,其中一次,一名男子在她騎自行車回家途中欄截,並冤枉她偷車。她十分肯定,如果當時不能逃脫,對方必定會有下一步行動。但當她在警局報案時,警方卻只予以一句:"我們沒法幫忙,或者你晚上不應該獨自在街上"。 "說得好像女性受害是理所當然一樣",可莉表示。

日本警方多番被批辦事不力,冷淡處理騷擾事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不少傳媒和大眾亦批評日本警方無法保護向他們求助的受害人。去年十月,一名女學生和前男友分手後不停遭對方騷擾,後來更遭殺害並陳屍於自宅中。事件發生後,媒體爆出該名女受害人死前曾報案,但不獲理會,原因是警方無法在周末處理非緊急案件。日本每日新聞社於社評狠批警方,指他們往往冷淡處理騷擾事件,允許這些案件演變為嚴重罪行。

作者:Julian Ryall 編譯:李幸璇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