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高層人事變動:個人之爭而不是政見分歧

2002年11月10日

當前中國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的方向已經難以逆轉,誰來擔任領導人其實無關緊要,因為中國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

坐在十六大會場裡的「資本家」代表成為海外媒體關注的對象圖片來源: AP

德語媒體有關中國的報導和評述以中共「十六大」為關注重點。柏林出版的「日報」以整版篇幅對「十六大」予以集中報導,除了有關第四代領導人配以照片的詳盡介紹之外,該報正文中首先對十六大召開之前,各種有關高層人事變動的猜測進行了分析報導。然後,日報寫到,高層人事變動的意義其實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重要:

「同八十年代不同的是,今日的中國共產黨內已不存在值得一提的政治陣營,因此,誰能夠進入最高領導層,相比之下已並不重要。黨內多數派支持資本主義的經濟改革路線,而所有候選人也都是稱職的。因此,目前的權力鬥爭,與其說是出於政見分歧,還不如說為了保住個人的影響力。政治家們的風格可能各不相同,但今日中國實行的是集體領導。

中國領導層必須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和金融系統的改革,維護穩定和保持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在香港的英籍中國問題顧問馬古裡斯認為:「當前中國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的議事日程已經確定,而不是由中國領導層來制定的。」而對於大多數普通的中國人來說,誰來擔任領導人其實無關緊要。因為,他們並沒有選擇的餘地。」

日報文章的結尾談到了「三個代表」理論。而日報最為關心的是,共產黨向企業家敞開門戶的問題,日報寫到:

「江澤民採取的這一步驟並非沒有爭議,因為企業家同黨政幹部的結合容易為腐敗提供孳生的土壤。有人擔心,共產黨會從整體上腐化變質。儘管如此,沒有人懷疑,這項改革會得以實施。共產黨相信,通過這一舉措,會吸引新生的精英階層進入黨內,發揮他們的作用。而對企業家來說,加入共產黨之後,可以同決策層建立聯繫,對自己的生意產生積極的影響。共產黨對幾年來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的私有經濟寄予厚望。1998年以來,國有企業已有2600萬職工被解僱,而同一時期內,500家大型私有企業的員工人數卻增加了46%。目前,私有企業員工總人數已經高達5400萬。一般認為,本次黨代會期間,就會有幾名私人企業家進入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世界報也對中國共產黨計劃吸收資本家入黨發表了評論。世界報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世界觀的徹底轉變:

「曾幾何時,中國曾鼓動工農大眾造「資產階級」的反。而今天,這一切都徹底改變了。平民百姓任何反對失業、反對社會不公的抗議行動,都會遭到政府嚴厲的鎮壓。今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人民」和「共和國」的成分將會變得越來越少。這裡將演變成任由大膽企業家尋找發財機遇的資產階級的帝國。至少對一小部分人來說,中國可以說是黃金遍地。這樣的國家,還是共產黨國家嗎?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