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高峽出平湖」—三峽工程毀譽參半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7月1日

7月1日,中國三峽大壩的壩頂將向遊人開放。三峽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國政府希望通過修建這一工程解決中國東南部的電力危機,但三峽建設工程也產生了很多副作用,例如環境改變,強制移民等。

三峽沿岸居民被迫拆遷圖片來源: dpa

在未來的三個月內,每天有1000名遊客可以花68元門票直接登上三峽大壩的壩頂參觀。從所謂的185平台,也就是海拔185米的壩頂,遊客可以欣賞毛澤東詩中描述的「高峽出平湖」三峽蓄水庫。在大壩的另一邊,江水飛流直下,給人視覺的震撼。三峽工程總共設計了26個水力發電機組,設計功率18200兆瓦,相當於18個正常規模的核電站。但是對環保人士戴晴來說,三峽工程對她產生的是心靈上的震撼。她認為,公眾對三峽工程的負面影響幾乎毫不知情。

「依照中國的法律,每個公民是有權力瞭解這些重大問題的,可是實際上,現在只開放一些公眾不可能瞭解的,比如說,關於淹沒,關於移民,關於地震,關於發電,關於清庫,關於水質,這些情況普通的民眾不可能知道。不是開一個大的窗口,訊息不是真正公開。給人一種視覺的震撼,用這個來加強自己的地位。」

中國的三峽工程政治色彩很濃。在1992年全國人大對三峽工程進行投票時,有三分之一的代表投了反對票。對中國一黨執政的制度來說,這可是罕見的現象。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對三峽工程的意見分歧。目前水位在不斷上漲,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長江遊船的船長介紹說,目前水位已經達到了150到155米,離最終水位175米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由於長江上游塌方現象嚴重,水位受到人為的操控,目前保持在這一狀態。而在長江上的行船則安全多了。

「我們的感覺是最深的,由於水位提高,可以玩得更遠,能去的景點比以前更多了。整個走下來,漂亮!原來要兩個半小時,現在是五個半小時,德國人還是感到很新鮮的,在船上拍照啊,攝影啊。」

但是這位遊船船長對三峽旅遊的前景表示擔心。他經常在景色秀麗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穿梭。景色的變化無法逃脫他細致的觀察。

「瞿塘峽還可以,因為離得最遠,原來的石雕石刻還沒有多大變化,巫峽的那一塊也還可以,主要是西陵峽,西陵峽完蛋了,基本上沒什麼看頭了。」

除了自然環境的破壞之外,三峽沿岸有130萬居民被迫移民。對中國政府來說,移民工作已經結束,但是對環保人士戴晴來說,移民安置工作還有很強的餘波。

「移民的情況遠遠沒有結束,因為不斷地還有移民再回來,或者應該讓他搬走了,但現在水位還沒來,他還堅持住在那兒。而且還有大批的移民在往回走。原先在做移民可行性研究的時候,根本沒有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文化人類學家參加。他們覺得把一個人運到幾千或幾百公里之外就像運一件貨物、一口牲畜一樣,但是這是一個人,他有他的社會聯絡和謀生手段,他的生活是非常豐富和複雜的。」

很多移民無法適應新的陌生環境。由於他們農村口音重,在大城市裡被人當成二等公民對待。中國大城市貧富差距大,那裡有些人大都勢利眼,嫌貧愛富。這些移民本來應該獲得政府高額的補償,但是其中卻被腐敗幹部貪污了大部分。因此,很多移民現在又踏上了返鄉的道路,至少在自己的家鄉,他們不用擔心受別人的歧視。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