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高雄大火:吞噬46條人命 映現貧窮老人悲歌

李澄欣 | 李宗憲
2021年10月15日

高雄「城中城」大火是台灣25年來最慘重的火災,46名罹難者的平均年齡約60歲,凸顯出台灣老舊住宅問題及弱勢老人對住房毫無選擇的困境。

Taiwan Kaohsiung | Feuer in 13-stöckigem Gebäude
台灣高雄鹽埕區「城中城」大樓14日凌晨近3時發生大火。圖片來源: EBC/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高雄市一棟有40年歷史的「城中城」商住大樓周四(14日)凌晨發生大火,造成46人死亡,是高雄史上最慘重的火災,起火原因當局仍在調查中。

「城中城」大樓共有13層樓,1至5樓廢棄無人使用,7至11樓約有120戶住戶。住在8樓的70歲蔡女士是少數能逃出來的住戶,她對德國之聲表示,自己是「淺眠的人」,當晚凌晨兩點多,突然聽到對面樓的人大喊「雙城著火了,你們快跑」後就醒來,什麼都沒拿就馬上搭電梯下樓逃跑。

蔡女士算是幸運的住戶,這場大火共釀成46死和41人受傷,是台灣25年來最死傷最嚴重的火災。

「被時代遺棄的樓」

樓齡約40年的「城中城」在高雄市知名的破舊大樓,甚至因公共設備老久失修而有「鬼樓」之稱。不過,城中城在80年代曾是高雄知名的綜合型商場,裡面有戲院、百貨、溜冰場和餐廳,也是高雄鹽埕區的地標。

在經歷90年代末一場大火以及商圈移轉後曾經繁華的城中城大樓漸漸沒落。由於業權複雜,一直未能整棟轉售、拆卸,後來因租金便宜逐漸成為社會底層的容身之所。

「城中城」80年代有溜冰場、戲院及餐廳等,是許多當地人休息娛樂的地方。(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Shen Zheng Zhang

曾出版《鹽埕漫遊》一書的眼科醫師沈政璋,對「城中城」所在的鹽埕區有深入研究。他的診所距離「城中城」僅150米,他說:「罹難者說不定還有我的病人,我真的不知道裡面住那麼多人。」

沈政璋向德國之聲說,「城中城」大樓的外觀看來就像是座廢墟。他很訝異裡面住了那麼多人,同時又能理解住在裡面的長輩無力搬離的無力感。他說:「這場火只是燒出中低下階層的無奈,燒毀弱勢者剩餘的棲身之所。」 

弱勢老人無權選住哪

「城中城」大火的罹難者平均年齡62歲,顯示這棟大樓裡的住戶大部分都是長者。像是70歲的住戶蔡女士,獨自住在「城中城」已有15年。

她向德國之聲透露,每個月的房租僅台幣2000元(約人民幣460元),「房租便宜才住」。據悉,同一條街的套房月租約台幣6000元(約人民幣1380元),相當於「城中城」的三倍價錢。

蔡女士是許多台灣獨居老人的縮影,根據台灣官方統計,台灣僅老人居住的住宅數約近62萬戶,佔比約7% ,其中許多在都市生活的老人都是住在老舊大樓。

蔡女士(右)憶述逃生過程時心情激動,表示「差一點點就死了」。圖片來源: DW

已退休的前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向德國之聲解釋,這些長輩有的是年輕時買的房子,因地域好不想搬離,有的則是經濟弱勢因別無選擇,只好住在租金較為低廉的老舊公寓。

台灣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推估至2026年老年人口佔比將超過20%,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台媒稱,台灣老年人口在亞洲排名第3,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380萬人。

薛承泰說:「經濟狀況很好的老人可能會搬走,因此住在老舊公寓的老人,往往是經濟中等或中下,又或是沒有子女及伴侶的獨居老人,他們在住房上就沒有選擇。」

「城中城」管理差

除了弱勢老人居住問題,老舊大樓管理及都市更新的議題也成為「城中城」大火發生後台灣社會關注的議題。

高雄的「城中城」屬於住商大樓並未設有管理委員會,其所在的府北裡裡長林傳富向台灣媒體表示,裡面住許多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和當年從隨國民黨從大陸到台灣的榮民(榮譽國民,多指退伍軍人)。

他也坦承,「城中城」大樓管理差,沒有管理組織,內部水管電線混亂。過去台灣媒體進入該大樓拍攝的畫面顯示,內部走廊年久失修,環境髒亂。

同區居民簡先生對德國之聲說,由於「城中城」大樓租金便宜,除了有老弱婦孺居住,也有吸毒、酗酒的人進駐,造成大量治安問題,經常有人吵架、打架,「我平日沒事也不會走近」。

「城中城」商住混合大樓過去曾經是高雄重要地標。圖片來源: EBC/AP/picture alliance

他續指,該大樓住戶不少人以收集廢物為生,也有人租用作倉庫,導致裡面雜物堵塞,而業主或住戶代表可能是怕保安問題,把側門都封死了,只有中間大門打開,這也可能導致住戶在大火中逃生困難。

簡先生不諱言「這種災難是早晚的事情」,又指政府多次希望處理掉該大樓,但因產權複雜而無果。他認為大火是悲劇,但「很樂見」該問題大樓以及其衍生的治安問題因此而「得到解決」。 

政府視而不見

薛承泰認為,「城中城」大火凸顯出台灣老舊大樓的管理問題,台灣政府須負很大責任。他指出,台灣40年以上的房子佔比約25%,大部分都是60年代蓋的公寓型、沒有電梯的大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在喊「都更」,但動作非常慢,主要原因是是老舊公寓長年被政府忽略。

他向德國之聲指出,台灣老舊社區內有許多違建,或是佔領公共空間等行為,但政府明明知情卻不願介入,導致老舊公寓鄰裡關係惡劣,因此在推動都市更新上,居民們很難達成共識,並批評政府:「連一個巷道違規停車都管不好,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程度當然很低,再加上鄰裡關係差,怎麼都更?」

薛承泰強調,老舊公寓潛藏很多公安危險,像是頂樓加蓋或堆積問題等,都會導致發生火災時逃生困難,政府稱要進行都市更新是正確的方向,但必須要有步驟,像是恢復老舊社區的友善及安全,同時更得建立政府的信任度,積極處理社區的違建、違規停車問題。

他對於「城中城」大火不感意外,並說:「會發生公安問題是遲早的,因為老舊大樓管理和逃生管道等等都是問題,政府必須介入管理。」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