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黎智英身體不適 結案陳詞二度延遲

周子馨 路透社、集誌社、CNN等
2025年8月15日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的案件原定本週進行結案陳詞,但因天氣因素和黎智英的健康問題,而延至下週一上午開始。此前,黎智英的兒子呼籲西方各國積極促成黎智英獲釋;14日,美國總統川普受訪時說,「會盡一切努力」救黎智英出來。

圖為黎智英2021年2月在香港的法院外準備出庭。(資料照)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案原定8月14日展開結案陳詞階段。圖片來源: ISAAC LAWRENCE/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因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串謀刊印及發佈煽動刊物罪」罪,自2020年12月被關押至今已超過1600天。原定週四(8月14日)在灣仔法院開始的結案陳詞,因香港天文台發佈「黑色暴雨警報」而延至週五(15日),但由於黎智英身體不適,再度延後到下週一(18日)。

結案陳詞預計將持續數日,法院將聽取辯方和檢方的說法,為黎智英案的最終判決鋪路;若法院裁定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成,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15日上午9點多,載著黎智英的囚車抵達法院,許多民眾、媒體和外國外交人員已到場等待聽審。據港媒集誌社報導,黎智英戴著黑框眼鏡、身穿白色風衣和卡其色長褲,在多位懲教人員押解下走進法庭,向旁聽席揮手並微笑點頭;有旁聽者說,黎智英看起來瘦削許多。

開庭首先討論了黎智英身體狀況的問題。法官杜麗冰稱,黎智英8月初的驗血結果無異常;醫生另建議他配戴動態心電圖監察儀,但他並不願意。

黎智英的律師彭耀鴻表示,黎智英並非拒絕配合,但他有心悸的狀況,疲倦的時候會感覺快要暈倒,而目前尚未取得相關藥物和設備。律師強調,黎智英並不希望出庭時因為昏倒或其他健康問題,而阻礙法庭程序,於是申請能否在他缺席的狀況下進行結案陳詞。

對此,法官回應,結案陳詞也是審訊程序,認為被告應該到場。控方則表示,已有醫療團隊在法庭現場待命,懲教署也可在今天黎智英回到收押所之後,安排提供相關藥物,並於下週提供心電圖監察儀。最後法庭決定,等到黎智英獲得上述藥物和監察儀之後,再展開結案陳詞。

77歲的黎智英入獄後,其健康狀況備受各界關注。他兒子黎崇恩本月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訪問,也再度提到黎智英單獨被監禁於狹小、炎熱又潮濕的水泥牢房1600多天,如今體重大減,過去的「肥佬黎」外號已不復在。

黎崇恩呼籲英國等西方政府應更積極促成黎智英獲釋。他說,考量黎智英的年紀和健康,任何新的刑期對他都無異於死刑,「他將會死在獄中」。

黎智英之子:父親在獄中有死亡之虞

02:0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川普:會盡力救黎智英出來

14日,美國總統川普接受福斯新聞電台訪問時透露,釋放黎智英一事已進入討論範圍,「我會盡一切努力救他……我們會看看能怎麼做」。去年10月,川普在競選期間也曾表示,他在當選後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話,要求釋放黎智英,「我會把他弄出來。把他弄出來很容易」。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黎智英的助手西蒙(Mark Simon)稱,美國官員今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與中國官員舉行貿易談判期間,曾提及釋放黎智英:「我們的理解是,這個話題是被『非正式』的提出,但不曉得內容。」

報導引述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主席祁福德(Mark Clifford)說法稱,美中貿易官員今年6月在英國倫敦見面前,美國總統川普也對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給了任務」,要求他確保在與中國的對話中包含釋放黎智英一事。

祁福德說:「我聽說貝森特受總統指派,這是他任務的一部分……貝森特告訴其他人,川普要他把黎智英弄出來。」

白宮副發言人凱莉(Anna Kelly)未直接證實此事,僅回應:「正如川普總統所說,黎智英應該獲釋,他希望如此。」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則表示「不清楚」,但強調「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利用司法案件干涉中國內政、抹黑破壞香港法治」。

香港保安局週三(13日)發佈聲明:「對外部勢力,包括反華傳媒機構,就黎智英涉及《香港國安法》案件,以及其羈押情況的抹黑言論,表示強烈不滿及反對……任何人均不應評論有關案件以圖干預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否則可能構成妨礙司法公正。」

記者組織持續發聲

無國界記者倡議援助部主任伯納德(Antoine Bernard)表示:「自被捕以來,黎智英一直身處不人道的環境中、被剝奪所有尊嚴和自由。在香港迅速惡化的媒體環境中,其所受待遇暴露出當局的冷酷決心,要對最為知名的其中一位新聞自由倡議者進行鎮壓、迫其噤聲。其案件審理已接近尾聲,國際社會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確保黎智英及其他六名《蘋果日報》職員立即獲釋。」

「保護記者委員會」的亞洲計劃協調員馬麗怡也說:「黎智英被長期羈押,摧毀了香港作為自由開放社會,還有值得信賴的商業中心的歷史聲譽。他在獄中死亡的風險與日俱增。」

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上路以來,黎智英案一直是西方國家及人權組織最關注的案件之一,歐盟、美國與英國此前皆曾呼籲港府釋放黎智英。

專訪黎智英:我會與香港共存亡

05:1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