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當紀念死者成為例行公事

2012年11月23日

20年前,新納粹在德國默爾恩市(Mölln)縱火殺人。案犯已經受到了法律的審判。但是,綠黨人士施特勒貝勒對國家之後是否認真對待極右翼問題發出質疑。

Deutschland, Schleswig Holstein, Mölln, Kreis Herzogtum Lauenburg, Mölner See, Alstadt, Haus, Häuser, Backstein, Geografie, Geographie, Regionales, Abendstimmung, Abendlicht, stimmungsvoll, Begrünung, Schiffsanleger, Boot, Germany, Moelln, Dukedom of Ratzeburg, geography, lake, old town, evening light, houses, brickstone, berth, boat, Keine Weitergabe an Drittverwert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ildagentur-online

(德國之聲中文網)紀念謀殺事件到了一定的時候也可以成為一種例行公事。最起碼默爾恩市的市長魏格爾斯(Jan Wiegels)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這樣的。他略帶反感的說"您今天已經是第三個,或者第四個採訪我的人了。媒體的大篷車每年都會來到我們的城市裡,捲起一片灰塵。"

他說的捲起灰塵,是喚起大多數德國人對默爾恩市的記憶:一次出於種族主義的縱火案,導致三人喪生。

德國默爾恩市(Mölln)市長魏格爾斯(Jan Wiegels)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這一切發生在1992年11月23日:兩名新納粹分子拉爾斯(Lars C. 當時19歲)和米夏埃爾(Michael P.當時25歲)用燃燒瓶攻擊了當地土耳其人的兩處住所。第一處住所中有9人嚴重受傷。在第二處住所中,10歲女孩阿斯蘭(Yeliz Arslan )和14歲女孩伊爾馬茲(Ayse Yilmaz)以及她們的祖母阿斯蘭(Bahide Arslan)都在大火中喪生。

縱火案震驚德國

默爾恩市的謀殺案沒有停留在地方事件的層面上,而是震驚了全德國的民眾。作為對極右翼分子暴力行為的反應,當時有數千人走上街頭,表示和種族主義及排外情緒劃清界限。同時,人們對德國難民法的爭論也愈發激烈。綠黨政治家施特勒貝勒(Hans-Christian Ströbele)向德國之聲表示,德國的政治層也必須為默爾恩的慘劇承擔連帶責任:因為當時有許多嚴肅的政治人物也對外國人及難民發表了"不負責任"的煽動言論。他們政治上的目標是,改變難民的基本權利,並以此降低難民申請數量。

在這一背景下,默爾恩市的兩棟房屋燃起熊熊大火。這是德國統一以來第一起造成人員死亡的排外襲擊行動。半年後,德國索林根襲擊事件爆發,5名土耳其裔民眾在新納粹分子點燃的大火中喪生。

20年前的那場大火奪取了阿斯蘭(Yeliz Arslan )、伊爾馬茲(Ayse Yilmaz)以及她們的祖母阿斯蘭(Bahide Arslan)的生命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調查上的失誤?

索林根事件發生時,默爾恩市縱火案的案犯正在面臨法庭的審判。經過了47個回合的庭審過程,他們受到了法院的判決:拉爾斯依照青少年刑法被判處10年監禁。米夏埃爾被判終身監禁。身為律師的綠黨人士施特勒貝勒當時以共同原告律師的身份參與了此案的審判過程。今天,他指責稱,當時沒有對已經嶄露頭角的極右翼組織進行認真的研究:"憲法保護機構在這起縱火案發生幾年後就表示,德國沒有極右翼恐怖組織。我今天說:他們覺得是不能承認有這樣的組織。這些組織其實當時就已經有所顯現,但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如今德國政府在調查極右翼恐怖組織"國家社會主義地下黨"(NSU)的工作上也面臨類似的指責。

展望未來

默爾恩市政府及其市長魏格爾斯在縱火案發生後採取了行動:一名街道工作人員提醒年輕人注意極右翼暴力的危險。同時,各大學校也經常開展活動,反思這一縱火事件。市長魏格爾斯表示:"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回顧歷史,還應該展望未來。"在這起襲擊事件爆發20年的紀念日當天,該市舉行了大規模悼念活動。

儘管1992年發生了這起慘案,儘管各方努力實現相互理解和包容。極右翼主義在該地區內並沒有完全消失。2008年,一位國家民主黨(NPD)的代表成功躋身區議會。而且,就在周年紀念日到來前夕,許多身份不明的人在默爾恩市多處房屋的外牆上涂寫了眾多極右翼主義言論。

作者:Clara Walther  編譯:任琛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