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1個發言人能為中共帶來透明度?

2010年7月1日

本周四,中國共產黨慶祝89歲生日。周三,中國官方媒體突出報導稱,中共首次推出11個人組成的黨務部門新聞發言人。有中國媒體載文分析認為此舉在於向外凸顯中共願意增加自己透明度的改革意願。這一意圖是否能夠得以實現呢?

圖片來源: AP

黨內改革從加強透明度開始?

縱覽中國國內有關共產黨89歲生日的報導,很難見到有關此前一些年談得很熱烈的一些話題,比方說實行黨內差額選舉;實行黨代表大會實際行使權力的制度;甚至還曾討論過黨務中核心部分,包括黨的財務來源和使用必須公開等問題。官方新華社以及相關政治智囊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談到中國共產黨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時,更多強調了建立也向外國新聞界公開的新聞發言人的制度,似乎有意以此昭示中國的這個執政黨還是有政治改革的些許意願的。

對此,海外中文反對派媒體引人注目地保持沉默,而中國體制內要求改革的知識分子,比如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鬥,則表示了謹慎樂觀。胡星鬥對本台記者說:"建立發言人制度,有它正面的意義。起到對外宣傳的作用,避免誤會,避免社會上的輿論紛紛。應當來說比過去的那種暗箱操作要好。比過去的那種外界無從知道一些黨務部門,政府部門在做什麼,它們發生了什麼,外邊都不知道(要好),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是在增加透明度。"

圖片來源: AP

透明是否能從"黨的財政"開始

儘管如此,隨著中國網路上關於貧富差別、官民關係的討論聲調日益尖銳化,胡星鬥教授這樣的中國公眾知識分子依然對執政黨在其核心改革問題上裹足不前,委婉提出了批評。胡星鬥教授在避免正面談及黨務中的財務不公開的問題時,意味深長地提出了一點國際比較:"黨費公開,這也是必須做的。因為共產黨,她是代表先進文化的政黨,那她當然應當做得更好,比政府的財務公開,還應該做得更早,做得更好。比如說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她就是一個相當廉潔的政黨。她的政黨的大樓,也就是三層的小樓,只有十幾個工作人員。所有的黨費,當然都是公開的。那麼中共也應當能夠做到這一點。黨費養黨的機構,甚至黨費養黨的軍事力量。要改變黨庫和國庫不分的狀況。"

黨內不同思想群體的認識正在分化

事實上,中國的這個執政黨近些年來,真正吸引眼球的公開,更多地反映在綱領和政策爭論的公開上:廣東的黨委書記汪洋強調要進一步開放,強調連政府結算中黨務支出也要寫進去;重慶的黨委書記薄熙來則強調傳統的理想主義精英黨的原則,大唱毛澤東時代的紅歌,塑造為民做主,為民申冤的青天形象。

在主張中國必須逐步走向民主化的胡星鬥教授看來,中國執政黨的現實和她應該達到的改革最低限度之間,還是有若干差距的:"當然我們的一般理論認為:一個政黨,一個組織不可能自己監督自己;但是黨的內部就是有不同的思想群體,他們的認識也在發生分化。黨內也存在著很多健康的聲音,改革的聲音。"

作者:一通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