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公元397年11月8日,圖爾主教馬丁去世。11月11日,他的遺體被安葬。葬禮在當時是件大事,因此,後人將11月11日,而不是其忌日定為聖馬丁日。馬丁主教曾是一名士兵,他割袍贈乞丐的故事流傳至今。
馬丁是少數幾位並非因殉道,而是因慈善及遵循基督徒生活方式而被封聖的人之一。他的慈悲使其成為窮人、工匠、釀酒師和農民的守護聖人。
聖馬丁割袍贈乞丐的故事被傳頌至今圖片來源: Joost Cornelisz Droochsloot/Heritage Images/picture alliance 農耕年的結束
中世紀時,聖馬丁節(豐收節後第十一天)標誌著農耕年的結束:莊稼收割了,葡萄採摘了,租金(通常以大肥鵝的方式)已付清,薪水也已發放。
按照習俗,這一天,人們會宰殺牲畜並舉行盛宴,盡情享用肉、蛋和奶製品等易腐食品,並在之後的日子裡按照教會的清規戒律進行齋戒。
吃烤鵝是聖馬丁節的習俗圖片來源: Christin Klose/picture alliance/dpa 聖誕節前的齋戒
如今的人們很難想像在聖誕節前齋戒。熱鬧非凡的聖誕市場上,熱紅酒、薑汁餅和烤香腸散發出誘人的香氣,挑動著人們的味覺神經。直到1917年羅馬天主教會廢除有關戒律之前,聖誕節前的將臨期也如同復活節前的一段時期一樣,是嚴格的齋戒期——它始於11月11日,持續六周,是人們靜默準備迎接耶穌基督降生的時期。
德國萊茵地區的嘉年華狂歡節可謂每年規模最大的一場派對。以科隆為例,每年來觀看花車遊街的遊客人數比科隆市常住的100萬人還多。作為「山外來客」想一起狂歡,要瞭解一些最基礎的常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Vennenbernd狂歡節時,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傳統,比如在科隆,狂歡口號是「科隆萬歲」 (Kölle Alaaf),千萬別喊錯了,特別是不能喊成"Hela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Vennenbernd因為Helau是狂歡節另一個勝地杜塞道夫的狂歡口號。杜塞道夫和科隆是近鄰城市,又都是北威州的大城市,兩個城市之間一直存在微妙的競爭關係。狂歡節時候喊錯口號,會被當地人認為是「蓄意挑釁」,後果「不堪設想」。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V. Hartmann德國西部萊茵地區管狂歡節叫「嘉年華」(Karneval),而德國西南巴符州還有巴伐利亞州一代稱之為"Fasching"或"Fastnacht",中文有譯為「謝肉節」。
圖片來源: Fotolia狂歡節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家都穿戴道具服裝,有點化裝舞會的感覺。在裝飾上越新奇搞笑越能體現創意。不過,恐怖分子這樣的裝扮完全偏離的狂歡的本意,也毫無新奇搞笑可言。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J. Stratenschulte既然是狂歡,喝點酒是再正常不過的。不過在科隆的酒館裡,如果客人不主動說「不要再續杯」,那麼酒保就會一杯又一杯的上酒,沒有自控力的人如果這樣一杯一杯喝下去,後果可想而知。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T. Brakemeier每年狂歡節的高潮是「玫瑰星期一」(Rosenmontag),這一天會有各式各樣並伴隨不同主題的花車穿過幾條主要街巷。花車上有人向兩旁觀看的人撒花、撒糖。想要糖果的人可以喊Kamelle (糖),不過要注意:只能在花車行駛過程中喊,車子停下來的時候不能喊。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O. Berg狂歡節有糖拿、有花朵、有花車表演觀看,所以狂歡節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特別是「玫瑰星期一」花車遊街時,孩子們往往是禮物收獲最多的。不過作為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單獨站在人群最前面撿糖、接花,因為狂歡節人多,難免發生擁擠推搡,也出現過小孩子被推倒或踩踏的事故。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V. Hartmann狂歡節除了喊「萬歲」,「給糖」等口號之外,還有Bützje,是科隆方言「親一個」的意思。不過這只是狂歡眾多傳統習俗,心情超好的人互相摟著,又唱又喝又親臉,這都是慶祝的形式,誰以為這就是示愛,那就是想太多了。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U. Baumgarten狂歡節也是歌舞季,一些膾炙人口的歌在狂歡節期間好像被按下重播鍵,你想不聽都難。為了能夠表示「合群」,最好學一兩首最著名的歌,這樣大家一起唱的時候,你不會太尷尬。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 Lohnes 降臨節前最後的狂歡
不過,在開始嚴肅的懺悔和禁慾之前,人們不該胡吃海塞、開懷暢飲、盡情狂歡一番嗎?而這一切恰好發生在一個教會有些不屑一顧的日子裡。由於11這個數字夾在兩個對基督教具有重要像征意義的神聖數字之間,干擾了神聖的秩序——10代表十誡,12代表十二門徒——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11逐漸變成了與狂歡小丑相關的數字。
狂歡節正式開幕時間是11月11日上午11點11分——在萊茵蘭地區的狂歡節重鎮,狂歡者們會以盛大的活動來慶祝狂歡節的開始。11月12日之後,狂歡節活動一般在小範圍內舉行,直到次年1月再次隆重登場,並在2月達到高潮。屆時將舉行為期六天、色彩繽紛的街頭狂歡節,直至聖灰星期三結束。
狂歡節開始啦圖片來源: INA FASSBENDER/AFP 聖馬丁與狂歡節:完美互補
11月11日,教會紀念那位曾割袍贈乞丐的聖人——圖爾的馬丁。孩子們提著燈籠,在銅管樂隊的伴奏下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討要糖果。與此同時,狂歡節愛好者則在寧靜溫馨的將臨期開始前,熱情洋溢地享受生命和自由的喜悅。同一天,兩種截然不同的慶祝活動完美互補:一邊是慈善與光明,另一邊是活力與歡笑。
11月11日是一個充滿對比的日子——也正因如此,它才如此特別。它提醒我們勿忘同情心與人性,提醒我們分享——也提醒我們,生命有時就需要慶祝。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