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8日以後的美國
2005年1月21日1945年5月8日通過廣播向美國人民宣告歐洲戰事結束的是美國總統杜魯門。一個月前,領導美國走過戰爭的前任總統羅斯福因病去世。與他的英國同僚丘吉爾一樣,杜魯門在這次晨間廣播講話中顯得很高興,但他也提醒美國人民不要舉行大規模慶祝活動,因為太平洋戰爭還在進行之中。杜魯門對美國人民說,現在不要搞慶祝活動,而「應該去努力完成我們面臨的任務」。
但美國城市中成千上萬的人仍然無視杜魯門的告誡,擁上街頭。紐約居民象除夕之夜一樣,聚集在時代廣場,他們歡呼、向天空扔五彩紙屑,當局派出一萬五千名警察,以防止發生意外。
里程碑
美國人民的歡樂不只因為漫長的歐洲戰事終於結束,歷史學家認為,由於美國在二戰中遭受的損失較小,美國人在為他們在戰後即將獲得的巨大利益而高興。果然,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越來越大,國內經濟的變化也使美國人民很快忘記了三十年代大蕭條的痛苦。
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教授戴維.甘迺迪寫了一本介紹1929年至1945年期間美國人情況的書。他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力量對比,它是美國歷史的轉折點,此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姍姍來遲的世界大國
丘吉爾在戰爭結束時說,美國上升到了世界的頂端。他的這句話表明,美國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在短短的五年之間,美國從一個猶豫不決介入戰爭的孤立主義國家發展成了一個世界超級大國。
1945年,杜魯門及其政府面臨的任務是,利用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角色為美國謀利益,阻止大規模國際衝突的發生。要做到這一點,杜魯門必須消除國內的反對意見。美國一些人提出,對原子彈的壟斷是唯一保障安全的手段。歐洲戰場取得勝利後沒幾個月,美國在日本使用了原子彈。
劍橋大學歷史教授列諾爾茨說,「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美國或多或少是單獨贏得了這場戰爭。」列諾爾茨寫了一本書,名為:「從慕尼黑到珍珠港:羅斯福治下的美國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他在書中寫道:「例如,美國人對俄國在戰爭中做出的貢獻一無所知,對日本使用原子彈進一步加強了這樣的印象。他們想像中的美國具有無比強大的實力。」
但是,杜魯門促成美國成了一個新國際主義的國家,這種新國際主義嵌入在美國的各個機構中。這曾是前美國總統威爾遜的計劃,杜魯門作為後任執行了這項計劃。美國成了聯合國、世界銀行、北約和其它國際組織的成員國。不管世界其它地區願意、還是不願意,美國從此在世界上起著領頭的作用。
興旺發展的時代
戰後五十年是全面興旺發展的年代,不僅經濟起飛,生育新增的人口也扶搖直上。士兵退伍,生產軍備物資的工廠重新用於和平目的。回到家鄉的士兵與愛人結婚,尋求私人生活幸福,他們中的大批人擁入城市及其郊區。
二戰盟國中,美國是戰後變得比戰前富裕的唯一國家,戰爭幫助美國克服了經濟持續蕭條的狀況。1948年,國民生產總值上升到1.74億美元,而在經濟危機期間,國民生產總值僅為七千萬美元。因為戰爭,羅斯福的「銷售新綱領」遲遲沒有見效。但是,這項綱領在戰後使得一般平民百姓都能購買洗衣機等高檔商品或新汽車,美國人從來沒有像此時這樣花費這麼多的金錢。
少數民族追了上來
在美國白種人享受和平和自己勞動的成果時,同樣參加過二戰戰鬥的美國黑人開始抨擊美國的種族主義政策,他們要求擁有更多的權利,從而為五十年代的民權運動奠定了基石。
美國的民權人士利用美國「我們能做到一切」的新意識,為自己謀權益。戴維‧甘迺迪說,「戰後,人們相信,社會有能力去處理這些問題。經濟起飛也促進了黑人的發展,但同時並沒有使其他人產生失落的感覺。」杜魯門號召進行所謂「公平買賣」的新改革,這項改革雖然沒有獲得所有人的支持,但它加強了美國的民權。
(克里斯蒂娜.齊維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