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明鏡周刊醜聞
2009年10月26日"我們國家存在一個叛國的深淵。"
這是聯邦總理康拉德‧艾德諾在聯邦議院的發言。1962年10月26日,明鏡周刊發行人魯道夫‧奧格斯坦以及幾名主編和記者康拉德‧阿勒斯因涉嫌叛國遭到逮捕。聯邦刑偵局搜查了該雜誌位於漢堡的編輯部並對其查封數周之久。艾德諾的指責是:"您看,奧格斯坦具有雙重性性格。一方面他通過賣國獲取利益,我認為這非常卑鄙!"
所謂的明鏡周刊醜聞是德國戰後歷史上最大的醜聞。納粹統治結束後,首次有出版社受到國家干預,發表批評文章的記者遭到逮捕。該事件的起因是"明鏡周刊"在10月10日刊登了一篇名為"有限的防禦準備"的報導,文章談到了北約代號為"法雷克斯62"的軍事演習,文章作者、國防專家康拉德‧阿勒斯在文中指出,艾德諾政府有關核武器的國防草案存在嚴重缺陷。國防部長弗蘭茨‧約瑟夫‧施特勞斯應當對此負責。
另外文章還詳細描述了北約的軍力、裝備,以及軍隊部署。阿勒斯的分析主要依據專業軍事出版物,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聯邦檢察署總檢察長希格弗裡德‧布巴克的決定。他根據檢察署和國防部的指示作出了不利於明鏡周刊的裁決,起訴書中所寫的理由是"叛國以及行賄"。在當時的聯邦議院特別會議上施特勞斯試圖淡化自己在警方行動中扮演的角色。
"我在10月16日至26日期間沒有參加任何會談,當然我們部門負責相關事務的人員一直在向我報告該事件的進展情況。更多的內容我就不知道了。我並不知道相關行動的具體方式,時間,涉及的人物或者其他什麼訊息。"
但事實很快證明,逮捕阿勒斯是施特勞斯的授意,而且並不合法。內政部長赫爾曼‧赫胥爾在聯邦議院承認: "顯然這裡改採取的方式,我必須說,是有一點兒超出了法律許可的範圍。"
"有點兒超出法律許可範圍"這樣粉飾太平的話是政治詭辯中的常用手法。在聯邦議院開會前,明鏡周刊事件已經演變成了艾德諾政府的醜聞。明鏡周刊當時的社長漢斯‧德特勒夫‧貝克爾表示:"在政治上施特勞斯過問了一件自己職權以外的事。其結果是他不得不退出內閣。他過多干預了司法審查程序的進展。"
1962年12月國防部長施特勞斯辭職,將近一年後,總理艾德諾下台。在此之前,出版商,記者以及職工聯合會就一致決定支持明鏡周刊。德國媒體向國內外傳達了完全一致的訊息。聯邦德國很多地區出現了示威遊行,要求維護法制,保障新聞自由。明鏡周刊當時的主編施坦芬‧奧斯特說:
"在明鏡周刊醜聞中,民主確實受到了威脅。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對新聞自由進行了粗暴干涉。奧古斯坦在監獄裡蹲了103天。這是所謂的反民主行為的標誌,嚴格說來,是侵犯新聞自由的行為。"
1965年聯邦檢察署認為明鏡周刊的文章內容並未洩漏機密,因而拒絕展開對奧古斯坦和阿勒斯的主要訴訟程序。對於施特勞斯,聯邦檢察署甚至認為"非法獲取權力以及剝奪他人自由"的行為屬實。不過明鏡周刊對國家機構侵權提出的起訴並未獲成功。
前社長貝克爾說:"不管怎麼說,明鏡周刊醜聞極大地促進了新聞自由,遏制了國家權力,雖然我們仍必須時常小心,避免這類事件再度出現。"
作者:Michael Marek/ 文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