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德國歡慶統一之夜
2010年10月2日
夜幕降臨,慶祝的禮花照亮了柏林的德國議會大廈。人們的眼中滿含著激動的淚水。他們都是這段歷史進程的見證者。德國人及歐洲其它國家的人都沒有料到德國的統一來得這麼快。民主德國的人民用和平的方式推翻了當時的社會主義制度,將統治者趕下台。沒有流血,沒有暴力。在1990年10月3日這一天,民主德國正式並入聯邦德國-德國人再次生活在一個統一的國家之中。
在放禮花之前,當時的德國總統魏茨澤克在講話中將德國的統一與歐洲的統一聯繫在一起:"我們德國人清楚自己的責任,願意在一個統一的歐洲中為世界和平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徹夜未眠
統一前的幾周裡,當時總理辦公廳主任賽特斯(Rudolf Seiters)是在極度緊張的狀態下度過的。作為柯爾總理的親信,賽特斯在過去的一年中經歷了許多事情。統一前一天的晚上,賽特斯是在柏林過的夜。他幾乎一夜沒有闔眼,一年來所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我想到了為逃入使館的難民爭取旅行自由的談判,想到了與根舍站在布拉格德國大使館陽台上的景象,還想到在柏林牆倒塌那天我在聯邦議會上的發言,還有柯爾在德勒斯登聖母教堂前的那次無比重要的講話"。
323個激動人心的日子
從柏林牆倒塌到兩德統一經過了323個日日夜夜。在此期間,兩德的政治領導人經過了艱苦卓絕的談判,做出了一系列的決定。民主德國不復存在。它由一個社會主義中央集權國家轉變成聯邦德國的幾個州。國家的監察機構被取消,西德馬克成為統一貨幣。東歐國家的人民也紛紛提出旅行自由及政治制度改革的要求。而戈爾巴喬夫提出的"開放與改革"是引發東歐這一民主浪潮的始作俑者。
德國統一過程艱辛
兩德統一的願望起初引起歐洲各國的疑慮。人們擔心出現一個強大的德國。英國首相柴契爾公開表示反對德國的統一。法國總統密特朗也不是德國統一的贊同者。
歐洲的發展也遭到蘇聯的抵制。這個前超級大國對前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小。華約組織是冷戰時期為對抗北約組織而成立的,以蘇聯為核心。西方擔心戈爾巴喬夫會被推翻。在他的首肯下,兩德的統一才能最終成為現實。
成為世界政治的焦點
運氣站在德國人一邊。1990年是統一的一個絕好時間點。這一年,沒有什麼大的國際事件分散人們對統一的注意力。統一如果再來得稍微遲一些,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伊拉克在1990年8月份侵佔了科威特,並將科威特劃歸為伊拉克的一個省。1991年中期,全世界都屏住了呼吸:幾名蘇聯將軍試圖以政變的方式推翻戈爾巴喬夫。如果這個事件早發生一年的話,德國統一的進程就會更加艱難,所需的時間會更長。
統一的慶祝活動剛結束,西德聯邦議會及東德人民委員會的議員就召開了共同的會議。兩個月之後,德國舉行了自1932年以來的第一次全德議會選舉。以柯爾為首的黑黃聯合政府以明顯優勢勝出。
作者:Sabine Faber, 翻譯:王雪丁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