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11月8日

瑞典文學院11日宣佈,將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英國移民作家奈保爾。

2000年1月11日,維‧蘇‧奈保爾在倫敦一家旅館裡為畫像擺好了姿勢(AP)圖片來源: AP
瑞典文學院稱:「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尋找真實的動力。」
奈保爾的個性害羞和毫無顧忌 維‧蘇‧奈保爾 今年的文學諾貝爾獎發給英國裔作家維‧蘇‧奈保爾,在西方文學圈裡雖然說不上是意外之舉。但據法新社的報導,一般西方文學讀者對於這位生於加勒比的小國,就讀於英國牛津的印度人後裔作家,仍然感到陌生。 據稱,這與奈保爾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害羞和毫無顧及的個性不無關係。當瑞典皇家評選委員會通過把諾貝爾文學獎發給他,並電話通知他的時侯,這位69歲的作家竟然因為懶得接電話差點錯過了這個好消息。 獲獎卻招來文學界的反唇相譏 而平時,奈保爾卻經常在報章上直言不諱地批評英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毫不留情地挖苦他的作家同行們,以致於他今年獲得諾貝爾獎,在英國本土立刻招來文學界的反唇相譏。 英國現代作家愛德華‧莫干‧福斯特乾脆指責奈保爾撰寫有關印度的游記,表現出來的除了對印度的一竅不通,還是對印度的一竅不通。英國另外一名作家,曾經因為撰寫『魔鬼的詩行』遭到伊朗政府缺席審批的魯施迪也半帶挖苦的說,他沒有讀過奈保爾的哪怕一部作品。 瑞典皇家評獎委員會認為:奈保爾當之無愧 來自斯德哥爾默瑞典皇家評獎委員會的消息說,儘管有來自英國本國的如實批評,奈保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依然是當之無愧。他撰寫的有關拉美,印度與非洲的游記,真實地反照出在殖民主義的蕩滌下,人們心靈流離失所的悲慘,社會分崩離析。 在文學體裁上,委員會特別指出奈保爾把散文,游記,報導,口頭文學與短篇小說的各種手法熔冶一爐,創造出極為獨特的文學風格。另外有的批評家認為:奈保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與他的著作表現出從未有過的悲天憫人的心靈力量有關。 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剛以傳出,波蘭文學界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叫好。波蘭作家捷爾茨‧彼爾西感嘆道"我幾乎無法想像除了奈保爾,還有誰今年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至於奈保爾自己,則認為他的真正特點不過是不承認有任何文學定勢,不承認有任何文學楷模的"世界文學流浪者"而已,聽來不禁讓人想起中國詩聖的杜甫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境地。 據稱獲獎也有政治的原因 造成奈保爾獲獎引起如此不同反向的還有據說是政治的原因。據稱,奈保爾曾經在一篇巴基斯坦游記中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提出批評。有鑑於此,英國作家福斯特不排除諾貝爾獎今年囑意奈保爾和正在進行的國際反恐怖活動有關。 但同時,這位素來不贊同奈保爾的作家指出:奈保爾向來沒有對伊斯蘭作出任何帶有偏見或是成見的批評。奈保爾批評的只是伊斯蘭與所有主張征服文化所共有的一個側面,那就是對被征服的文化趕盡殺絕的傾向。 德國作家的反應顯得茫然 正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書展,對奈保爾獲獎反應顯得茫然。參展的德國作家截止到發稿為止,還沒有作出文學或個人的評價。 相比之下,在書展的一角,本台德國之聲舉辦的中文文學大獎賽倒是引起了媒體的些微關注。德新社今天用相當篇幅報導了這次據說有1200名中國文學愛好者參加的大獎賽,並列出了各等級獎勵的詳情。乍看來,似乎來自中國民間的試筆人,雖然無論在文學還是文字上,都難與文學名家同日而語,但畢竟還有幾分可以親近,有幾分值得顧盼。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