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將是中美關係艱難的一年
2010年1月20日去年年底,美國國際貿委會決定因反傾銷之故,對中國製造的鋼管課以最多16%的懲罰性進口關稅。此後,中美兩國關係便籠罩在陰雲下。新年的第一周,五角大樓批準有關美國軍火公司向台灣出售愛國者3型防禦導彈。這一舉措雖然並非突然,但中方一直到最後還在希望繼續推遲這一軍售計劃,因為一旦美國向台灣軍售,自馬英九執政以來有所改善的台海關係便會受到負面影響。還有,歐巴馬同達賴喇嘛的會晤已被白宮推遲了一次,這個計劃今年估計將會成行。歐巴馬的前任們曾多次在華盛頓會晤過達賴喇嘛。
中國方面正是在對台軍售以及美國總統會晤達賴喇嘛問題上,感到其核心利益受到侵害。波昂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的辜學武教授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認為,很顯然,雙方在核心利益方面還沒有做好讓步的準備: "至少從目前來看,雙方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在對方核心利益方面做出讓步。美方沒有做好準備,在中方的訴求方面做些讓步;中方對美方的訴求,比如北韓的問題,伊朗問題,還有阿富汗問題,也都沒有作出讓步的表現。"
將這一系列事件聯繫起來看,人們有理由擔心,中美之間本來難以消除的不信任甚至會進一步增強。如果認為對方是在危害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怎麼會去信任對方?或者當自己落難而"夥伴"卻見死不救時,還能將其稱作夥伴嗎?的確,美國曾多次請求中國出兵阿富汗以幫助解決那裡的困境,但中國對此不做任何反應。當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對谷歌考慮撤出中國市場進行表態後,中方非常惱火,外交部發言人也立即做出回應。
政治學教授辜學武認為,對雙方的互動而言,谷歌事件噪聲過大,非常不利: "雙方的互動有很多矛盾,很不和諧。今年一開局,比如谷歌本是很小的問題,弄得美國國務院出面,中國外交部也通過新聞發言人出面。這樣的互動很不和諧,噪音太大。"
如果相信中國媒體對中美關係前景的估測,那麼,這些估測多半都帶有悲觀的色彩。新年伊始,中國媒體便發表一系列長文分析中美關係走向。新華社的一篇文章雖然承認中美關係發展不可逆轉,但同時盡數這一領域的不斷增大的分歧以及各類矛盾。這篇文章在結束時引述了一名美國研究中國問題專家的話。這名專家指出,如果在美國失業問題仍然嚴重的時候,從中國傳來的都是聽起來不錯的經濟消息,美國老百姓對中國的負面情緒肯定會上升。由此看來,除了主權問題之外,貿易爭端也將是影響兩國關係大氣候的主要因素。
新年開始之際,美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撰文預言道,2010年將是一個具有負面意義的中國年。他認為,中國的貿易政策在人為地抬高貿易順差,並尖銳批評中國不準備讓其貨幣升值的做法。克魯格曼寫道,這種做法在當今經濟衰退時代無疑是一種"掠奪"做法。根據他的估測,過不了幾年,中國的貿易政策就會將140萬美國人送進失業大軍。美國目前的失業率大約為10%。 美國今年11月將舉行國會部分選舉。如果美國對華政策對其結果產生一定影響,將不足為奇。
的確,2009年中美關係上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讓中國感到振奮。美國國務院開始在對華政策上採取實用主義的做法。克林頓國務卿訪華時曾說,人權問題不能影響其他重要議題如經濟問題和氣候變化問題。7月底在華盛頓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宣佈,中美兩國將攜手塑造21世紀。11月,歐巴馬總統在執政的頭一年裡就訪問北京,這是沒有先例的。
難道中美關係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假如預測,兩國未來關係發展的走向將會是怎樣?波昂大學政治學教授辜學武認為,未來雖然艱難,但發展總趨勢將仍然是合作大於衝突。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對雙方來講,2010年將是非常艱難的一年,但開局至少是問題都暴露出來了。我相信,全球戰略的共同利益會使雙方在互信、互動和互讓方面做出新的姿態。"
作者:李魚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