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010貝多芬音樂節精彩節目剪影

2010年9月7日

2010年波昂貝多芬音樂節的主題是:"走向開放--音樂中的烏托邦和自由精神"。音樂節明星薈萃,世界著名樂團雲集。此外,活動尤其重視21世紀的音樂新作。

2010年貝多芬音樂節上的音樂家圖片來源: Christina Feldhoff

作曲家維德曼(Jörg Widmann)、穆勒-維蘭(Jan Müller-Wieland)、魯齊卡(Peter Ruzicka)的部分作品將舉行首演。本屆音樂節還突出"創新型音樂會形式",邀請紐約"騎士室內合奏團(The Knights)、打擊樂手格魯賓格爾(Martin Grubinger)以及英國小提琴家霍珀(Daniel Hope)與德國流行樂隊Bakkushan聯袂演出的混合曲風音樂會。

"來!走向開放,朋友!"這是18世紀德國著名詩人荷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詩作中的一句。他呼籲人們走向未來的一個地點,在那裡不再受陳規陋俗的禁錮,不再有邊界。荷爾德林的這首詩創作於18、19世紀之交。波昂本屆貝多芬音樂節的主題靈感就來源於此。18世紀末的社會變革也在貝多芬的作品中有突出的體現。貝多芬突破了當時傳統的作曲形式,並將其政治理想融入其音樂作品中。著名的第九交響樂就是他心目中烏托邦的表達。

本年度貝多芬音樂節還特地舉行德國作曲家魯齊卡四部分專場表演,最精彩的將是其作品《跨越邊界》的首場演出。該作品將以大提琴與合奏的形式與音樂迷見面,其中大提琴演奏者是德國著名大提琴手穆勒-肖特(Daniel Müller-Schott)。維德曼受貝多芬音樂節的邀請,創作出的新作品題為《夏日奏鳴曲》。作曲家穆勒-維蘭則受音樂會委託,為德國知名媒體人威萊姆森(Roger Willemsen)的書作《裂紋》(Der Knacks)配樂,威萊姆森將在音樂會期間親自朗誦書中部分章節。

波昂貝多芬音樂節的目標之一是打破傳統的音樂會模式,敢於嘗試新形式,以體現貝多芬作為具遠見的革命者及世界主義者的先驅作用。因此,本屆音樂節邀請眾多藝術家奇思妙想,獨辟蹊徑。來自法國的鋼琴家格雷默(Hélène Grimaud)是本年度的客座藝術家(Artist in Residence),也參與了音樂節的創意構思。德國不來梅室內愛樂管弦樂團則是本年度的客座樂團(Orchestra in Residence)。此外,參加音樂節的樂團還有法國國家樂團,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Cappella Andrea Barca室內交響樂團,聖馬丁學院樂團,波昂貝多芬交響樂團等等。

首次參加貝多芬音樂節的音樂家除了大提琴手穆勒-肖特之外,還有鋼琴家蒙泰羅(Gabriela Montero)、安德奇夫斯基(Piotr Anderszewski)、阿姆斯特朗(Kit Armstrong),小提琴家艾伯勒(Veronika Eberle),大提琴家弗格勒(Jan Vogler),女高音歌唱家艾德曼(Mojca Erdmann)等等。本屆貝多芬音樂節的總顧問是委內瑞拉作曲家和政治活動家何塞‧安東尼奧‧阿布留博士。由他創建的委內瑞拉"音樂救助體系"(Sistema)如今已聞名世界。由德國之聲和貝多芬音樂節聯合舉辦的"交響樂團校園"活動中,來自巴西聖保羅的希利奧波利斯交響樂團(Sinfônica Heliópolis)將獻上演出,該樂團正是以委內瑞拉的"音樂救助體系"為榜樣。

2010年也是音樂家羅伯特‧舒曼誕辰200周年。出於這個原因,舒曼作品也成為本屆貝多芬音樂節的重點內容之一。他的作品將以多姿的風采得到呈現,人們既能會體會到舒曼具有革命性的創新精神,也將看到他多愁敏感的藝術家的一面。

波昂貝多芬音樂節組委會新聞稿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