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012年7月14日 聽眾園地

2012年7月14日

主要內容:酷暑/環境;聽德廣增長見識;郵包的寄達;鐘情德國;不可強殺胎兒;中國背離傳統教育;有話大家說《中國式劫難》;七月份有獎征答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有話大家說

上海聽友Winter:《中國式劫難》

每天早晨七點至九點,城市中,尤其像上海這樣的中國特大城市,行情最緊俏的可以說就是公車或地鐵了,而車站也是人氣最旺的地方。

當公車或地鐵進站的那一刻,人們如潮湧般地湧向車門,有時車還未完全靠站停穩,鑑於安全,無奈的司機不得不提前熄了引擎,打開車門,讓乘客混亂推擠上車。

筆者試圖擠上兩輛公車,但最終都沒成功。這只是上下班高峰時段中艱苦奮斗的冰山一角。而一年一度的「春運」,更是一山還比一山高。

來自廣東的消息令人有些玄乎和汗顏:一些準備搭火車回家的外來工,紛紛去超市買「紙尿褲」備戰。要坐十多小時火車,車廂裡超員三四倍是常態,走道擠滿人,連廁所都站滿人,上廁所比買火車票還難,女人的處境更難堪。

公車、地鐵等公共交通本是給上下班民眾提供便利服務的,然而在高峰期間出行的人,都經歷過買票之難和擁擠之痛。一路順暢,成了數億中國人難圓的夢想。

上面口口聲聲說要執政為民,能否讓上下班一族出行得順利,出行得平安,出行得舒心,是和諧社會是否落實的一份考卷。為解決這一較大的客流運載問題,上海公共運輸部門每天高峰時段都增開車輛,做好車輛調度工作,調動人員、投入資金,將現有的普通車升級為空調車,創造更多運力。

當然,乘客的罔顧公德、不守秩序,致使春運事態尤為失控。公車或地鐵到站,人們一擁而上,為佔一腳之地而爭吵,為刷卡買票而衝撞等這類事情已司空見慣。連剛上幼兒園的小孩都懂得,讓座老弱病殘這一中華民族基本的傳統美德,因此總不能說它與個人無關吧。多為別人著想,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互相扶持、互相照顧,是舉手可成的事。

人人多一點教養,多一點禮貌,讓辛苦的上下班旅途,多傳遞一些溫馨,多充滿一些人情,這是每一名乘客都企盼,而且也是人人能為的 。如果每個人都如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真正離我們不遠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