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015年天文及航天看點展望

DirkLorenzen2015年1月11日

在新的一年,不少天文事件和航天活動又可讓太空愛好者大飽眼福:兩次日食、兩次月食、金星和木星相會、空間探測器將近距離探索冥王星、穀神星和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Astronomie Sternenme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一年天文事件的亮點是北半球立春時節將可看到的日全食。3月20日上午,月球本影將沿著從北大西洋到北冰洋的一條狹窄地帶,在地球上留下陰影,使這一帶在數分鐘之內完全不見天日。法羅群島和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上的居民將有幸觀賞到這一最引人入勝的天文景觀。

歐洲其它地區以及非洲北部和俄羅斯西部屆時至少會看到日偏食,也就是說這些地方屆時看到的太陽多多少少被月亮遮擋了一部分,看上去就像是被咬掉一塊兒的餅乾。

2015年的第二次日食,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看到的都將是日偏食:9月13日,非洲南部、印度洋南部以及南極的大部分地區將可看到太陽部分被月球遮擋的景觀。

兩次月全食

2015年,月球將兩次穿過地球本影。4月4日國際標準時間12時將發生第一次月全食。此時哪裡天上有滿月,哪裡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差不多整個太平洋地區以及亞洲東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區都能看到。月全食的持續時間只有12分鐘,月偏食的持續時間當然要長得多,從國際標準時間10點15分開始,到13點45分結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

月食發生過程持續數個小時

2015年的第二次月全食將發生在9月28日國際標準時間2點10分至3點23分。在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沒有一絲陽光可以直射到月球表面。但鑑於地球大氣層會把陽光折射到月球,因此,即便發生月全食,人們還是可以看得到月球,只不過是呈紅銅色無光澤的月球。

這一天的月偏食在國際標準時間1點06分開始出現,4點27分結束。這一次月全食,整個歐洲地區、非洲、南美洲、北美洲東部以及整個大西洋地區都可看到。

金星和木星將兩度相會

2月6日,太陽系的最大行星--木星將處於其全年最佳位置,它將通宵出現在夜空。除太陽、月球、金星之外,木星是天上最亮的一顆星。在此後的幾個月,它將天天點綴黃昏的星空,直到7月消失在太陽的光芒中。9月它將重現在晨曦的星空。

金星則從1月到7月都是昏星,這一次在北半球要比在南半球更容易看到這顆愛神之星,不過南半球並不是完全看不到金星。從2月到6月,太陽下山後,這顆內行星將明顯閃亮在南半球的西天。

6月份,金星將向木星靠近,7月1日飛過木星。這一天,這兩顆最亮的行星將"肩並肩"一同出現在夜空,這個景象看上去一定非常漂亮。8月中,金星將從地球和太陽之間穿過,變成一顆亮亮的晨星,出現在9月到12月的晨曦星空。10月份,它將再度與木星相會:10月26日,這兩顆星又將"肩並肩"一同出現在太陽升起前東邊的星空。那時,亮度較弱的火星甚至也會去湊個熱鬧。

地球使者造訪冥王星

金星、木星、火星,不管它們在星空多麼耀眼,但2015年,太陽系最不起眼的行星--冥王星,將會喧賓奪主。其實更確切地說,冥王星是顆前行星,因為天文學家如今只把冥王星看作是一顆矮行星。不過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06年1月將"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發射上天時,冥王星的身份還是行星。行星也罷,矮行星也罷,冥王星這個離地球比海王星還要遠不知多少倍的天體將首次得到來自地球的拜訪。2015年7月14日,"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將在距冥王星大約一萬公里遠的地方,與其"擦肩而過"。

NASA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圖片來源: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Dan Durda)/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Ken Moscati)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

這一事件將發生在遠離地球近48億公里的太空深處。"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將在飛過冥王星前後的幾周、幾個月內,拍攝大量冥王星以及圍繞其飛行之月亮的圖片,分析其表面的成分。此後,"新地平線"號將消失在宇宙的更深處,到2020年之前,繼續探測冥王星以外太空中的新地平線即更多的天體。

"羅塞塔"號探測器還有好戲

歐洲航天局(ESA)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則是在距地球近得多的地方繼續完成其使命。"羅塞塔"號將全年陪伴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8月將是一個高潮。屆時,這顆彗星將會沿其飛行軌道,飛到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這時,照射到這顆大約4公里大小的冰塊上的日光強度將是年初的五倍,致使它變得相當活躍,會向身後噴放大量氣體和塵埃。"羅塞塔"號將會在與其相隔大約50公里以外的地方跟進。運氣好的話,彗星研究人員或許又可指望其子探測器--"菲萊"號登陸器提供寶貴數據了。

"菲萊"號登陸器於2014年11月12日在彗核上成功登陸,但由於登陸地點的日照不足,蓄電池得不到足夠的充電,迫使"菲萊"號在登陸兩天半之後停止了工作。目前,"菲萊"號處於冬眠狀態,開春後情況或許會有所好轉,因為這顆彗星將離太陽更近,登陸器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接收到更強的日光。但鑑於登陸器數月來處於零下攝氏170度的低溫,上面的許多機械零件大概已徹底凍僵,所以有些實驗可能啟動不起來了。

"羅塞塔"號和"黎明"號:探索宇宙起源的夢幻搭檔

彗星上最為完好地保留了太陽系誕生之初的物質。45億年前,太陽系在一團宇宙雲中形成,我們的地球也隨之誕生,而星系誕生後殘留的冰冷物質,就構成了彗星。"羅塞塔"號和"菲萊"號探測到的結果,可能就是我們瞭解地球及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一把鑰匙。小行星也是太陽系誕生時殘留的天體,只不過小行星離我們不算遠,它們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處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NASA的"黎明"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黎明"號探測器在2003年飛向火星的途中

美航局的"黎明"號探測器將於3月抵達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並將環繞其飛行到年底,期間對其進行探測。德國科學家也積極參與了這一航天任務,譬如探測器上使用的像機就是哥廷根的馬普太陽系研究所提供的。

三年前,"黎明"號已拜訪過另一顆小行星--灶神星,目的也是探測太陽系的起源。"羅塞塔"號和"黎明"號可謂2015年航天領域的夢幻搭檔。

繞地航天飛行--幾乎可及火星

在載人航天領域,德國航天員亞歷山大‧格斯特(Alexander Gerst)去年進駐國際空間站所引發的熱潮,在德國可能會有所降溫。目前,代表歐航局駐扎國際空間站的是義大利女航天員薩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從3月開始,一名俄羅斯航天員和一名美國航天員將在國際空間站持續逗留一年,而不是迄今為止的6個月一換。這樣做是為了學習和瞭解人體長期處於太空狀態時,在生理和心理上是怎樣調節適應的。不積累這樣的經驗,載人飛向火星的航天任務就不可想像。

雖然德國航天員今年不會大出風頭,但對德國而言,至少在地面,2015年還是很特別的一年,因為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目前的負責人揚‧韋爾納(Jan Wörner)今年將出任歐航局局長一職。這一殊榮,德國上一次還是25年前享得的。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