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德國人的生活逃不出新冠的陰影,人們的語言也是如此。德語語言協會(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e Sprache)將"新冠大流行"(Corona-Pandemie)評選為今年的年度德語熱詞。與新冠有關的詞語幾乎囊括了入選熱門。在最後列出的前十名中,就有8個詞(或短語)直接、間接與新冠疫情有關。
例如第二名"Lockdown"(停擺)和第三名"Verschwörungserzählung"(陰謀論傳說),第五名"AHA"(保持距離、講衞生、戴口罩的縮寫),第六名"systemrelevant"(維持系統運作不可缺少的--例如職業、人員、基礎設施等),第八名"Geisterspiele"(空場比賽),第十名"Bleiben Sie gesund!"(希望您保持健康!)。
只有兩個與新冠完全無關的詞/短語進入了前十名。分別是"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以及"Gendersternchen"(性別星號,德語中用來涵蓋男女兩性人稱的新用法)。
在本周評選結果揭曉前,人們普遍都已預料到,沖上榜首的肯定是與新冠有關的詞。畢竟德國人的這一年,幾乎都在圍著這場疫情轉。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內的不少政治家和科學家都認為,新冠大流行是德國自二戰以來經歷的最嚴重的一場危機。
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 評委會在陳述理由的時候也提到這一點:新冠大流行 "幾乎是一整年裡佔據人們關注的話題"。此外,還由"新冠"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的德語詞匯,比如"Corona-Krise"(新冠危機)、"Corona-Hotspot"(新冠疫情爆發熱點)等。
評委們還指出,在人們的頭腦中,新冠大流行已經成為了一個時間上的分水嶺:新冠前和新冠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今年11月底的一次網路調查顯示,"新冠時代"( in Zeiten von Corona)的說法在搜索中出現了900萬次。
德語語言協會設址黑森州的威斯巴登(Wiesbaden)。自1977年以來,該協會每年評選年度德語熱詞(或短語)。按照該協會的說法,入選的關鍵是,有關詞語"主導公眾討論、在過去的一年產生重大影響"。
評委依據媒體中出現頻率排序以及來信建議篩選出最熱門的10個詞語,應該"以獨特的方式對當下歷史做出貢獻"。但進入前十名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出現頻率,而是詞語本身的重要性和受歡迎程度。哪些詞語上榜,並不代表評選者的評價,也不是他們向公眾做出的推薦。
1991年以來,德國一個中立的評選委員會每年選出一個最具挖苦詆毀意義的詞匯作為德國本年度的「惡詞」。我們在這裡為您列出了過去11的年度「惡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Jansen 前一個詞常常被橫向思維者和右翼人士用來貶損政府為抑制疫情採取的限制政策;專家認為把「專制」一詞用在這裡是對真正的獨裁者的淡化,以及對那些反抗獨裁政權者的嘲諷。後一詞是歐盟的一項針對遣返難民安排的措施,指一個歐盟國家收容另一歐盟國家有待遣返的難民。專家認為,該詞有玩世不恭的意味,把遣返一個人作為一件好事情看待。
圖片來源: Arne Dedert/dpa/picture alliance 2019年德語年度"惡詞"是"氣候(保護)偏執狂"(Klimahysterie)。評委會對此做出解釋稱,這個詞詆毀了人們為氣候保護工作和氣候保護運動做出的努力,抹黑了針對氣候保護的重要辯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Rumpenhorst 2018年德語年度"惡詞"是"反遣返難民工業"(Anti-Abschiebe-Industrie)。評委會對此做出解釋稱,"反遣返難民業"諷刺的是那些向被拒難民提供法律協助,甚至企圖保護具有犯罪傾向的難民並從中獲利的人士。這個詞匯是2018年5月基社盟聯邦議會黨團小組組長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所提出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Ebener 「另類事實」(alternativen Fakten)這個詞如今盡人皆知。如果說某事是「另類事實」,意味著這是虛假的。這詞最早出自川普的女顧問康維(Kellyanne Conway)之口,她在面對媒體時,用這個詞為時任川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就總統就職典禮上參加人數不實的說法辯護,稱斯派塞給出的是「另類事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A/picturedesk/G. Hochmuth 2016年,評委會收到了594個不同的年度「惡詞」建議。得票最多的20個詞匯中,四分之三的詞匯與難民問題有關。最終,「民族叛徒」(Volksverräter)被選為德國2016年"惡詞"。評委會發言人表示,這個詞匯是獨裁者,特別是納粹的遺產。用該詞匯指責政客是對他們的詆毀,而且會扼殺就民主展開的必要討論。
圖片來源: Sören Herbst 2015年的年度「惡詞」是「大善人」(Gutmensch)。評選委員會的看法是,該詞「貶低寬容與助人為樂的精神,稱之為幼稚、愚蠢、與世隔絕」,也尤其被用來詆毀義務投身於幫助難民事業以及挺身而出抵制攻擊難民營的人們。
圖片來源: Imago/C. Ohde 評委會表示,「騙子媒體」一詞(Lügenpresse)在「一戰期間就是一個充滿火藥味的概念,納粹時期又被拿來誣蔑和詆毀獨立媒體。」德國仇外的Pegida運動也使用了"騙子媒體"一詞。該運動借此批評媒體對Pegida的目標以及示威進行"歪曲報導"。評委會主席說,該詞對媒體作為整體進行了誣蔑,危害新聞自由。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D.Naupold 評委會將「蹭福利旅遊」(Sozialtourismus)一詞評為2013年的「年度最差詞匯」。評審團給出的解釋是,一些政客和媒體使用該詞煽動針對不受歡迎的移民,特別是來自東歐的移民的反感情緒。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12年的年度「惡詞」是「受害者傳統」(Opfer-Abo)。德國著名氣象主播卡赫爾曼(Jörg Kachelmann)曾受到前女友的強姦指控,此後被判無罪釋放。赫爾曼在採訪中稱,女性在社會中有「受害者傳統」。年度「惡詞」評委會認為,他的這種說法籠統地、令人無法接受地貶低、猜疑女性。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Dedert 2011年的年度「惡詞」是「土耳其烤肉謀殺」(Döner-Morde)。八名土耳其人和一名希臘人在德國遭極右翼恐怖組織連環謀殺,評委會認為,將該案稱為「土耳其烤肉謀殺」具有種族歧視色彩,以小吃(土耳其烤肉)指代來源地亦是對死者的深刻歧視。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救助希臘時使用了「別無選擇」(alternativlos)一詞。評委會認為,政客們之後開始過於頻繁地使用該詞。「因為這其實是在說,在政治家們所作出的決定以外沒有其他選擇了,也就無需辯論、討論了。這樣說是錯誤的。」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