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到今年已滿六十周年。起初,它只是鐵絲網和磚牆,後期卻擴建為配備瞭望塔、混凝土牆、壕溝等復合邊防設施組成的"死亡地帶", 並有士兵與巡邏犬日夜看守。東德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 ,實際目的卻是要阻止居民經西柏林逃往西方。許多嘗試跨越邊境的人在此死於槍下。
1989年11月9日,東德政府宣佈放寬民主德國公民的出境限制。當晚,人群聚集到柏林牆兩邊並穿過邊境,自稱"圍牆啄木鳥"(Mauerspechte)的民眾開始砸牆。不到一年後,東德軍隊正式下令拆除柏林牆;約三個月後,分裂的東西德實現和平統一。
倒塌了三十年後,柏林牆又"復活"了:一堵新的"柏林牆"出現在法蘭克福市中心的 "10月3日德國歌唱(3. Oktober - Deutschland singt)"紀念活動中。該活動始於2020年,由政治家、基督教會、音樂人及其他公民團體聯合舉辦,在全德國超過二百個城市開展,旨在將不同年齡的世代連結起來,公開地共同慶祝柏林牆的倒塌與德國的和平統一。
破碎的家庭,戰爭的陰影 活動負責人、神學家貝恩德‧奧廷豪斯(Bernd Oettinghaus)童年時生活在當時的西德地區,至今仍對當時兩德邊境的警衛、警犬、及等待過關時感受到的那種恐懼記憶猶新。在他出生前,他的外公和母親從東德逃亡到西德,但還有其他親戚住在東德,因此他們每年會回去一兩次。探親不能太頻密,且須申請許可,說明去向和地址,還要兌換貨幣,不能隨意走動。反過來也是一樣,東德人到西德也需要申請,出具邀請函和目的說明。這些規定類似現在申請外國簽證的手續,在剛開始時尤其嚴格。過關之前,無論是坐火車還是自己開車,人們總要花費數小時在惴惴不安中等待安檢結果,不知道能不能過關,有沒有物品會被收繳。
32年前的今天是德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1989年11月9日,當時的東德官員君特‧沙博夫斯基錯誤宣佈東德民眾即刻起可自由出境,東德人民歡呼雀躍。東德政府原本只是想暫時取消公民出境限制。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Succo 早在柏林牆開放前48小時,這個之前的死亡地帶就已不再令人感到恐懼。此刻,人們不僅在柏林牆兩側慶祝,還爬上了這道水泥牆。東西德人重新成為一個整體。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89年5月2日,匈牙利士兵拆除了匈牙利和奧地利邊界上多處地方的鐵絲網。這是二戰結束後以意識形態劃分的東西歐之間第一次打開通道。Joachim Jauer當年作為電視記者來到現場。
圖片來源: AP 1989年5月7日,東德人選舉了地方議會。受到操控的結果並不難預測:當權者再次獲得了98%的選票。但這第一次,反對派進行了反抗。第二天,示威者就走上萊比錫街頭抗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oland Holschneider 1989年7月,戈爾巴喬夫在布達佩斯舉行的華沙條約組織會議上宣佈結束勃涅日列夫主義。蘇聯對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干涉權就此失效,莫斯科的聯盟夥伴必須自己解決國內問題。一個禁區被打破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對成千上萬的東德人說,當年到匈牙利夏休成為他們一生的轉折點。從德勒斯登到烏瑟多姆,到處都在談論匈牙利與奧地利邊界鐵絲網被個別拆除。許多家庭帶著孩子和行李匆匆越過綠色地帶奔向自由。 Walburga von Habsburg Douglas回憶說,邊界士兵當時都裝做沒看見。
圖片來源: AP 1989年夏天,西德在東歐的使館最受東德人歡迎。很快,這些使館就擠滿了東德人,衞生狀況出現了問題。在難民潮的高峰時期,有5000人逃到西德駐布拉格使館洛布科維茨宮,並在花園裡露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89年9月30日,當時的聯邦德國外長根舍在布拉格德國使館的陽台上宣佈,逗留在那裡的東德人可以馬上前往西方。根舍後來表示,這是他生命中最激動的時刻。這一刻是柏林牆倒塌前的一個高潮。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AP 在東德成立40年後,東德人民鼓起了勇氣。萊比錫成為東德的抗議之城。反對派每周組織所謂的星期一大遊行,令東德當權者感到害怕。9月底,8000人走上街頭,到了10月中旬,遊行人數增加到7萬人。到了10月末,上街抗議昂納克政權的示威者高達30萬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0月初,德國駐布拉格大使館再次人滿為患,德國駐波蘭使館也不斷湧入希望出境的東德難民。最後,有6000多名東德人離開使館前往西方。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東德內部的土崩瓦解在建國40周年之際迅速加快。在抗議開始之際,各反對派運動還在呼籲改革,但10月份,抗議的目標已經更加遠大。那就是自由選舉、開放邊界以及走向富裕。昂納克仍然無動於衷,戈爾巴喬夫卻聽懂了時代的聲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前東德國家領導人、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政治生涯的最後時刻也全然沒有認清形勢,拒絕政治變革。10月18日,昂納克被迫辭職,埃貢‧克倫茨(Egon Krenz)接任總書記並試圖用推行改革的承諾挽救前東德,但沒有成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eter Kroh 11月初,抗議運動蔓延到這個工農國家的首都。數十萬人參加反政府遊行並呼籲改革。他們的口號是:不要暴力!這次遊行是前東德40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遊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電視台實況直播了東柏林亞歷山大廣場的遊行。這在當時是一個轟動的事件,暴露出埃貢‧克倫茨政府已經束手無策。反對派的訴求涉及到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他們呼籲旅行、新聞和集會自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artti Kainulainen 寥寥數語改變了世界:在一次講話中,疲憊不堪、準備不充分的前東德統一社會黨官員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 owski)語無倫次地宣佈立即取消東德居民的出境限制。在被追問時,他明確表示立即開放邊界。1989年11月9日19:03,路透社首次報導了這個歷史性的事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89年11月9日至10日是夢想成真的日子。在48小時內,數十萬東德人徒步、騎單車或者開著特拉比小汽車來到西柏林。查理檢查哨旁就像科隆狂歡節一般熱鬧。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老虎變成了綿羊-柏林牆倒塌四天後,東德和西德的電視觀眾都驚訝地看到,東德國家安全局斯塔西頭目、政治局強硬派埃裡希‧米爾克是怎樣向人民議會議員們懇求理解的。這是手上沾滿鮮血的頑固派可悲的最後演出。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Succo
除了家庭被拆散外,青年時代的奧廷豪斯還活在戰爭的陰霾之下。那時,西德佈局了潘興導彈,東德也設置了應對的導彈--兩個德國互相將毀滅性武器瞄準了自己國家的另一邊,東西德之間的核子大戰似乎隨時一觸即發。當無數人喪命於兩國邊境時,這道似乎不可踰越的牆卻突然出乎意料地倒塌了。戰爭沒有爆發,他認為是一個奇跡。這些自己與他人的共同經歷,都成為了他多年之後孜孜不倦地策劃兩德和平統一紀念活動的原因。
不想記起,未敢忘記 和平統一後不久,大家都熱烈地慶祝了這一盛事,但隨著時間過去,大眾卻似乎開始漸漸淡忘了。因此,奧廷豪斯想藉著公開活動再次呼喚起這些記憶,喚起對和平的感恩之情,呼籲高舉代表和平非暴力的燭光,最重要的是不要讓這些經歷和記憶消失。
早在1991年,貝恩德‧奧廷豪斯就舉辦了首場紀念活動--一場小型的祈禱會,只有二三十人參加;到了2000年十周年之際,法蘭克福市政府首次參與合作,市中心設置了慶祝舞台;2015年,活動參加人數達到一百萬;2020年,首屆"10月3日德國歌唱"慶祝活動揭幕,在全德國範圍內同時展開。他認為,歌聲是一項有生命力的"文化技藝",可以將喜悅和希望傳遞出去,驅散恐懼等負面情緒。在民歌、讚美詩、流行音樂等一首首德國人耳熟能詳的歌曲中,不同世代的人重新與彼此連結在一起。
一直以來,這些統一紀念活動都安排在10月3日進行,而不是柏林牆倒塌的11月9日,因為後者也是"水晶之夜"的周年紀念日,該事件被認為是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
延伸閱讀:11月9日 德國歷史上的今天
除了現場活動外,見證者的經歷也結集成《自由與統一的奇跡(Das Wunder der Freiheit und Einheit)》等書。貝恩德‧奧廷豪斯希望將這些歷史見證化為年輕一代面對未來的勇氣和希望。
愛與和平 設立紀念碑的想法,催生了復刻版的"柏林牆"。自柏林牆倒塌三十周年起,這面牆便於德國統一紀念日現身法蘭克福羅馬人廣場。新"柏林牆"由四塊水泥牆體組成,沒有鐵絲網,也再不能令骨肉分離。不變的是,人們至今仍保持著對在牆上涂鴉的熱愛。主辦單位提供各色彩筆任人涂畫,牆上的文字和圖案一層疊著一層。
仔細看去,牆上有很多愛心的形狀,搭配著各色文字:"統一、自由、希望"、"拒絕暴力"、"為了一個充滿愛的、更公平的世界"、"愛和希望比恐懼更強大"、"永遠不要戰爭"、"世界和平"、"愛"、"要愛不要戰爭!!!" "在一起生活更美"、"團結" 、"我們是同一個民族"、"我愛德國"等等。此外,牆上還見到不少國際元素,包括用德語寫的"願韓朝再次統一",以及其他語言文字寫的祝福,包括兩行簡體中文字:"願自由歸中國"。
這些文字與這面"柏林牆"一起,每年都會在法蘭克福矗立一整天,隨後在倉庫裡靜靜待上一年,直至下次紀念日裡再被塗上新的願望和祝福。
柏林牆打開缺口的那一天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