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冠疫情對法蘭克福書展的衝擊顯而易見:以往的參展商名錄及訪客手冊今年都取消了,場館數量對比往年也明顯減少。例如,2019年6號館的三層展廳今年縮減至兩層,5號館今年全館封閉施工;擺渡車服務,以及法蘭克福館(Frankfurt Pavilion)、閱讀帳篷、cosplay訊息亭等一些以往書展重要組成部分的設施和活動都盡數取消,餐飲攤位亦顯著減少。
根據法蘭克福書展公佈消息,今年第73屆書展共有73500名專業觀眾及讀者參加,不足疫情前2019年訪客總數的1/4。在參展商數量方面,今年共有來自80個國家的2013家企業參展,比2019年104個國家的 7450 家參展商縮減了逾七成。根據德國統計網站Statista的過往數據,在2009年至2019年間,法蘭克福書展的訪客總數在26萬至31萬之間,參展商總數在7100至7600之間。
今年參展的中國出版行業僅有4個展位,均為大型聯合展台 疫情的陰影 據法蘭克福書展副主席,亞洲、非洲、阿拉伯區負責人克勞迪婭‧凱撒(Claudia Kaiser)女士介紹,今年展商取消參展均是疫情原因所導致,包括國際間疫苗互不承認、隔離時間長、國際航班量少且價高等因素。即便是德國本地的參展商,由於擔心工作人員在書展中被感染,也考慮到訪客可能由於疫情原因而減少,加之主辦單位因應疫情而提供的可免費退展的寬松取消政策,因此許多常客今年缺席。
德國政府方面的防疫措施規定也令本次書展雪上加霜。除了常規的佩戴口罩、保持1.5米間隔距離、須出示已痊癒或已接種疫苗證明等一般規定外,書展展位之間的走道須從慣常的3米拓寬至6米,令今年可供展覽面積大大縮減;同時,儘管一般被視為人氣最高的周六場入場券銷售一空,但每天2.5萬人的上限規定決定了今年無法出現往年周六單日高達十萬訪客的盛況。
法蘭克福作為圖書城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在二戰以及納粹時代結束4年後的1949年秋天,法蘭克福舉辦了首屆國際圖書博覽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 Koll 1949年9月在法蘭克福舉行的第一屆書展上,折疊椅和臨時搭建的書架為參觀者提供了德國書市的概況。因二戰後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因此西德和東德分別創建了法蘭克福書展和東德萊比錫書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 Koll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在德國圖書貿易協會和一些圖書商的積極倡議組織下舉辦了法蘭克福書展。1949年9月18日至23日,出版社、書商、作家和圖書愛好者得以在展會上瞭解205家參展商展出的各種圖書。首屆法蘭克福書展便迎來14000名訪客,展出的圖書達到8500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rm 法蘭克福書展的規模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外出版商希望在展會上展示他們的書籍。 1951年書展搬遷到更大的展覽廳。德國的圖書貿易也得益於德國圖書貿易和平獎的頒發。該獎項吸引了眾多的國際讀者。 1953年,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的外國出版商數量首次超過了德國的參展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Koll 創辦法蘭克福書展當時具有很強的政治意圖,希望在結束納粹獨裁統治以及許多出版商和作家的流亡生涯之後,德國能夠向全世界展示其文化大國地位。1954年德國獲得足球世界盃冠軍之後,全國的足球熱也蔓延至圖書博覽會。 Burda出版社的員工甚至穿著隊服出現在書展現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Koll 德國出版商的新出版物也是年輕的聯邦共和國的一面鏡子。在法蘭克福書展上,他們不僅展示了文學藝術作品和高品質的插圖書,而且還展示了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的咨詢顧問書籍和廉價平裝書。同時,法蘭克福已成為國際專利的交易場所,圖書早已成為商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Koll 西德大學生舉行抗議活動的瘋狂年代也給書展留下印記。1968年度的法蘭克福書展被作為「警察書展」載入歷史。警察封鎖了展覽大廳的入口。示威者對塞內加爾總統桑戈爾(Léopold Sédar Senghor)獲得和平獎感到憤慨。對右翼出版商的抗議活動也給展覽造成干擾。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euse 一些出版物常因涉及政治或其它社會和生活問題而引起輿論轟動。例如,1989年英裔印度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創作的「撒旦詩句」。又例如對馬克西姆‧比勒爾(Maxim Biller)描寫戀愛故事的小說「埃斯拉」(Esra)的禁令也鬧得沸沸揚揚。作者的前女友認為這部小時侵犯了其個人隱私,因而提起訴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Eilmes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的書肯定也會在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上引起爭議。1966年,他憑借自己的作品《冒犯公眾》而一舉成名。但他也因在這部作品中通過演員之口侮辱觀眾而受到指責。他在巴爾干戰爭中親塞爾維亞態度和他的作品《塞爾維亞的正義》也引發爭議。
圖片來源: Imago/Agencia EFE/C. Cabrera 自1988年以來,法蘭克福書展每年都會有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作為"主賓國"在書展上亮相,展示其文學創作的特色。1988年義大利成為法蘭克福書展的首個主賓國。今年的主賓國是挪威。另外,如今翻譯權交易已成為書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屆法蘭克福書展示的圖書超過39萬種,其中包括有聲讀物,電子書和數字產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Rumpenhorst
缺席的香港展商 從法蘭克福書展的參展商目錄看到,今年參展的中國出版行業僅有4個展位,均為大型聯合展台。中國出版聯合展廳沒有如往年一樣自建展廳,而是採用書展的標準展位,展覽面積也有明顯縮減。不同於往年,今年書展並沒有中國國內派駐現場的工作人員,因此版權交易業務也無法正常進行,而只能使用線上配對服務。單個出版社的小展台今年均消失不見。
引人注意的是,疫情前已連續九年參展的香港館今年缺席,官方網頁上也沒有2020年及之後的相關新聞通稿。法蘭克福書展提供的參展商目錄中,香港參展商數目顯示為零。
台灣館今年的主題是"To Live is To Create"圖片來源: Taipei Book Fair Foundation 台灣館的情況與中國大陸參展商較類似,只有由台北書展基金會統一策劃的大型綜合展館,並只派出德國本地的員工參加。疫情之下,儘管展檯面積縮小,但台灣館仍在國際綜合、少兒及藝術等三處展區設置自建展台。台灣館今年的主題是"To Live is To Create"(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並以疫情期間home office為靈感,以廚房和中藥行的藥櫃作為設計意象展出"台灣的氣味",同時推出線上台灣館 ,提供線上展覽和活動服務。
虛擬空間中的重新連結 除了圖書展覽與版權交易外,思想和文化交流活動也是法蘭克福書展的一大特色。受疫情影響,書展從去年開始提供數字會議平台及線上直播節目,這些功能繼續沿用到今年。儘管往年線下的四千多場活動今年縮減至不足1/3,但書展的直播活動獲得了全球範圍的關注。
據法蘭克福書展官方通告,在書展期間,"法蘭克福工作室(Frankfurt Studio)"面向專業觀眾和普通讀者的61場長達44.5小時的活動直播錄得來自97 個國家/地區超過兩萬次的播放量。與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合作的"ARD 書展舞台"提供了46 小時、"BOOKFEST城市計劃"提供了85.5小時的現場直播。大部分直播節目可以通過 Facebook和YouTube回放,並將於11 月更新到buchmesse.de的媒體庫中。
值得留意的是,德國著名記者奧斯特(Stefan Aust)在"ARD 書展舞台"中與主持人討論了他今年出版的關於習近平的新書《習近平:世界上最具權勢的人》。該書近日因兩家孔子學院取消相關朗誦活動 而引起德國輿論關注。
© 2021 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2013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正式開幕,今年的主賓國是巴西。巴西派出包括70多位作家在內的代表團,希望借法蘭克福書展這一全世界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圖書盛會介紹巴西的文化。今年書展的另一個主體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電子書籍與傳統圖書的競爭。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第65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於10月9日至13日舉行。這一全球規模和影響力都堪稱最大的圖書展覽會,今年匯聚了來自100多個國家的7300多家展商。
圖片來源: Reuters 作為今年的主賓國,巴西派出了包括70多位作家在內的大型代表團,在法蘭克福書展介紹巴西的文學和文化。即將作為東道主举办世界盃和奧運會兩大國際體育盛事的巴西,也借此機會在國際舞台上盡展本國的風采。為了參加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巴西文化部牽頭準備了近兩年,耗資近千萬美元。
圖片來源: DW/J. Kürten 圖上可見書展上的巴西館。這一展館設計簡約,用材獨特:全部使用紙張作為材料。設計者想表達對紙張的敬意,同時釋放出即使電子書籍發展迅速,也希望紙張書籍不會徹底退出歷史舞台的訊號。展館同時體現巴西文化和文學的多樣性,讓人們瞭解這個國家不僅有足球和狂歡節,還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去年在德國有百餘部巴西作品翻譯出版。
圖片來源: DW/J. Kürten 巴西館也特地為訪客準備了鞦韆吊椅,坐的舒舒服服,甚至躺下來,捧一本好書,或是聽一本電子書,這才是真正的享受。在此也再度體現出人們常說的巴西人天性中的輕鬆隨意,會享受生活。
圖片來源: DW/J. Kürten 不過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主題之一是一個對於傳統圖書業來說不太輕鬆的話題:電子書籍的衝擊。多年來,紙質書籍的銷量持續下降,電子書籍以及讀书器、智慧型手機讀書程序等市場穩步擴大。美國所有圖書產品盈利中,已經有四分之一與電子書籍產品相關。
圖片來源: Yasuyoshi Chiba/AFP/Getty Images 這張圖表顯示出過去10年間傳統圖書行業與書籍新銷路的發展趨勢:綠線代表實體書店,藍線則是網購書籍銷量。
已經有一些老字型大小出版社經不起市場考驗而學部破產,比如德國的蘇坎普出版社(Suhrkamp)。德國大型連鎖書店Thalia也剛剛宣佈在全德國關閉20家分店。經典愛情片《諾丁山》裡男女主人公邂逅的小書店門臉還在,不過早已成了一家鞋店。恐怕以後想在書店閒逛,順便碰上畢生愛人的機會越來越小了!
圖片來源: J.Demarthon/AFP/GettyImages 不過,今年10月1日德國訊息與新媒體聯合會(Bitkom)發表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德國人中60%不願購買電子書籍,而是繼續翻閱紙質書。每年到聖誕新年這樣人們互送禮品的時候,紙質圖書也向來是比較受歡迎的禮品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