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對全球經濟而言,本世紀20年代迄今為止充滿顛簸。
2019年12月31日,也就是 20年代開啟的前夕,世界衞生組織接獲通報,中國出現令人擔憂的神秘肺炎病例。
2020年3月,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導致各地封鎖,並在此後的兩年間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
就在世界剛剛步出危機時,一場新的災難隨著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而展開。石油價格飆升加劇通貨膨脹。在疫情期間已受到重創的供應鏈進一步陷入混亂。歐洲大幅停止與最大能源夥伴俄羅斯的貿易往來。
此外還發生了一些重要插曲:加密貨幣崩盤、居家辦公革命以及人工智慧在日常工作中日益引人注目的存在。委婉地說,這真是一場瘋狂的旅程。
那麼,在20年代邁向第五個年頭之際,全球經濟是否會迎來急需的喘息和穩定呢?別抱太大希望。
總體情況
過去幾年的戲劇化發展對經濟留下可觀的影響。
儘管全球發達經濟體的通貨膨脹明顯趨緩,但利率仍居高不下。央行行長們不願過早行動,人們對於通貨膨脹是否已得到控制心存疑慮,利率何時能下降尚無定論。。
一些專家認為,收緊貨幣政策造成的影響要到2024年才會顯現,在2023年不會產生像許多人預期的影響。
經濟衰退來了——德國該怎麼辦?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專家斯萊特(Adam Slater)對德國之聲表示:"鑑於我們所見到的各種衝擊,全球經濟的疲軟程度並未像我們所預期的那麼大。但這只是時間問題。"
斯萊特預計,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將明顯"疲軟",而且不排除技術性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已有預期指出,與2023年相比,2024年全球GDP增長不會有太大變化,但許多人預測會放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為2.7%,低於2023年的2.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增長為2.9%,而歐洲央行則預測增長為3%。
其中存在極大的地區差異。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美國的增長將比中國或歐洲強勁許多。
中國經濟"復甦或下滑"是2024年的關鍵問題
考慮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的重要性,其經濟放緩是2024年需要密切關注的議題。
斯萊特表示:"這對全球增長以及亞洲地區的經濟活力都很重要。"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辛格(Sushant Singh)指出,中國經濟"復甦或下滑"是2024年的一個關鍵問題。
今年稍早前,世界銀行曾發出警告稱,中國經濟的萎靡不振將嚴重影響整個東亞地區,而東亞歷來是世界最大的經濟引擎之一。
從進出口到信貸投資,從零售到房價,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更糟糕的是,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違約風險,金融信託集團理財產品出現逾期兌付,這些令人擔心的訊號預示了新的風險。
圖片來源: CHINATOPIX/dpa/picture alliance8月初,中國又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巨頭碧桂園面臨違約風險。該公司有2筆美元計價的債務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為少數尚未出現違約的中國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園的「爆雷」是對本已脆弱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又一打擊。在本次房地產危機中首先觸礁的恆大集團則於8月17日依美國《破產法》,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恆大的負債高達3300億美元。其在2021年底發生違約,導致中國各地出現大批未完工的爛尾樓。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未來幾個月內,中國的房產價格和銷量仍將進一步下滑。
圖片來源: Aly Song/REUTERS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金融信託行業也出現危機。在7月底傳出中融國際信託集團無法按時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後,中國媒體8月中旬報導,數十種中融信託產品出現逾期兌付。該集團北京總部前發生投資者要求還錢的抗議(圖)。中融管理著約1380億美元資產。許多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通過信託公司進行項目融資。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團管理著超過一兆元人民幣的資產,也承認有流動性困難。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影子銀行的資金總量大約為3兆美元,相當於英國國民經濟的總體量。影子銀行的一系列支付違約行為可能會引發廣泛的連帶效應。
圖片來源: REUTERS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月經濟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產出和投資增速都低於預期。這顯示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商業和消費引擎動力嚴重不足,通貨緊縮風險上升。同時,7月份中國銀行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雙降,其中信貸增量比六月份驟減了89%,是2009年11月來的最低的新增貸款量。
圖片來源: BRENDA GOH/REUTERS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七月份中國外貿數據遠低於預期,進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則萎縮了14.5%。根據中國商務部7月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的外國對華直接投資(FDI)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所公佈數據的計算則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資負債同比暴跌87%。儘管有中國專家在財經媒體分析稱,上述數據差別源於統計口徑不一致,但外資流入明顯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
圖片來源: Wang Chun/CFOTO/picture alliance今年以來,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項經濟數據低迷讓民眾對經濟前景和就業形勢的焦慮增加。而國家統計局8月卻宣佈,全國青年人等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將暫停發布。這一消息引來民眾的廣泛批評和嘲諷,有網民戲稱當局這次從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根據路透社8月18日對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證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對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的對比,摩根士丹利將對中國2023年的GDP增長預期從此前的5%下調為4.7%;摩根大通從5%下調至4.8%;巴克萊銀行從4.9%下調至4.5%;德意志銀行研究中心從5.3%下調至5%;野村證券從5.1%下調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背景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使得經濟增長前景進一步惡化。
圖片來源: Michael Nagle/Getty Images/Getty Images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萊恩希(William Reinsch)則對中國經濟前景更為樂觀。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國家控制的經濟體的一個有趣特點是,他們能夠推遲錯誤的後果。"
"他們會告訴銀行:貸款給這個行業。他們會告訴企業你不能破產,而如果他們想發出一個訊號,他們會告訴企業你必須破產。但這是政府在發號施令。"
萊恩希認為,儘管中國確實存在嚴重經濟問題,但有關中國經濟崩潰的預測大多是站不住腳的。
"他們有一些非常強大的出口行業,首先是電動車電池、一系列消費電子產品和礦產等," 萊恩希說道。"中國經濟中有一些產業在全球範圍内非常有競爭優勢,這一點不會改變。"
與此同時,他對台灣問題感到擔憂。儘管習近平和拜登近期的會晤暗示著中美關係可能有所緩和,但中國攻台的可能性仍然困擾著全球經濟。
雖然中國武力攻台的可能性暫時不大,但萊恩希認為,這仍是令他感到擔憂的問題。"習近平正在考慮政治遺產的問題,而他想做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把最後一塊地圖拼上。"
烏克蘭、糧食和燃料
台海衝突可能還是遙遠的未來,烏克蘭戰爭卻是近在眼前的事實,而且可能在2024年繼續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辛格認為,烏克蘭戰爭仍是最重要的變數。"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三方面:食物、肥料和燃料。這三者影響的人數最多,尤其是在全球南方。"
過去兩年來,烏克蘭戰爭對全球能源和糧食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全球最貧困人口受到的衝擊最甚。
"如果情況在某種程度上趨於穩定或獲得解決,全球南方的大量人口將受益。"
辛格指出,還有一個更普遍的問題是,經濟預測和分析往往只關注富裕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及其嚴重經濟問題的關注不足,而在許多方面,這些問題自新冠大流行以來變得更加嚴重。
他以印度為例,高增長率遮掩了該國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現況。印度政府最近宣佈將向該國超過8億人發放免費糧食。
"如果未來前景光明,我們就不會看到莫迪先生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向全國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提供免費糧食配給。"
選舉熱潮
印度是明年將舉行決定性選舉的幾個國家之一。
2024年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選舉年,全球將有超過40億人參加選舉。台灣、巴西、巴基斯坦、印尼、土耳其、墨西哥、孟加拉國等將舉行重要選舉。
許多國家都具有全球經濟意義,但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最關鍵的一個。川普目前在民調中領先拜登,並且有可能在明年11月贏得大選,屆時將是他歷史性的第二次任期。
鑑於川普在上一次總統任期內如何挑起與中國的貿易戰,他的第二次任期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麼,已令人們感到惴惴不安。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萊恩希表示:"這將會是一個巨大衝擊,因為他已經在談論全面關稅和一系列相當具顛覆性的事情。你可以相當確信,世界其他地方會過度反應,或肯定會作出反應。"
如果川普真的勝選,他將在2025年就職。
商界領袖和經濟學家已把目光投向了2024年許多其他因素和可能發生的事件。多個行業的綠色轉型以及人工智慧發展的迅猛步伐可能會成為商業討論的核心內容。
但是,正如新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教會我們的那樣,造成最大影響的往往是那些出乎意料、無法預見的事情。
萊恩希表示:"我更擔心的是黑天鵝之類的事件,那些無法預測、會引發災難性反應的事件。"
© 2023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在新冠疫情期間,政府決策者需要快速做決定。而在經濟領域,他們常常要依據一些頗有些延遲的數據。不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則可以揭示即時情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Probst貨物運輸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活動現狀,如果路上卡車少了,意味著經濟需求正在下降。看看過路費是增是減,可以直接瞭解當前經濟的走向。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M. Stein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的德國新冠疫情高峰期,工作日的用電量比疫情前減少7.5%,當時德國實施了相對嚴格的防疫和封鎖措施。目前,德國工業產出正緩慢恢復,但預計今年全年的用電量將比2019年降低10%。
圖片來源: MEHR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每天都會分析從地圖導航等應用程式中获得的大量數據。在3月底停擺時,使用導航APP的德國人減少了60%,明顯看出人們活動受限。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U.Zucchi網路服務公司OpenTable今年3月發布的一項調查,讓人們已經可以嘗到新冠疫情對餐飲行業帶來的苦澀影響。該月初,餐館的預訂量與去年同期大致相同。但在疫情肆虐後,整個停擺期間預訂量幾乎降為零。
圖片來源: Reuters/A. Gebert在德國,乘飛機的人數呈現前所未有的下降——從2月份的1500萬下降至幾乎為零。提供即時航班情況的Flightradar24所收集的數據,突顯了新冠疫情期間全球航空業所受到的巨大衝擊。今年4月比去年同期少飛了75000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 Mainka失業人數是反映經濟生活的經典指標。在德國,4月的失業人數猛增41.5萬,達到250萬人。此後,該數字持續增長,但漲幅沒有4月份那麼明顯,這也是因為德國政府的短時工作補貼政策減輕了就業市場的壓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Woitas另一個經濟領域具有前瞻性的指標是企業和私人購置新車的數量。而德國道路交通監管機構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經濟仍然處於困境之中。 今年3月,德國新車註册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7.7%,而4月份,德國汽車銷售數量減少了61%。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We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