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國集團峰會與中國經濟
2009年9月22日德國之聲:對中國來說,本次金融峰會最重要的議題是什麼?
黃澤民:還是如何度過危機的問題。現在主流的國家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這是一種說法。但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增長的特殊時期的政策還不能退出,還應繼續維持增長。我想中國非常關心其它國家今後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整體調整,以及整體經濟的走向。
德國之聲:您所提到的「退出戰略」,在匹茲堡峰會上能否達成一致?
黃澤民:在"退出"這方面,大家的預想可能比較一致,就是維持現在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危機以來,全球採取了擴張和刺激經濟的政策。如果某一個國家,特別是在世界經濟中所佔份額比較大的國家要退出,恐怕還是要協商一下。目前來看,意見比較一致。至於涉及到比較具體的問題,例如高管的薪酬,各個國家情況不同。例如在中國,銀行基本都是國有的,不是市場形成的高管。
德國之聲: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中國的經濟復甦很脆弱,因此,改變經濟刺激政策為時尚早。但也有人認為這部分資金流入房地產、股票市場,製造出巨大泡沫。您對此有何看法?
黃澤民:溫總理的說法是基於中國整體的經濟增長。原來是計劃保八,認為這個增長是可以達到的。但是在經濟結構上,依然存在嚴峻的問題。因為原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出口、投資和內需消費。現在這三部分中,對外貿易並沒有強有力的恢復,這不是通過中國的努力就能簡單解決的問題,還有待美國、歐洲市場的恢復。另一方面,從消費來說,雖然增長,但力度不大。因此,主要還是依靠投資來帶動增長。而從投資的結構來說,主要還是基礎設施的投資,包括軌道交通的建設,這塊佔了很大的比重。另外國有企業得到的資金援助比較大。而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得到的資金援助比較少。民間的投資並沒有被拉動起來。
現在對中國來說不僅僅是經濟總量增長的問題,而是結構性的問題。有些行業增長過剩,即產能過剩,比如鋼鐵行業、光伏行業。怎樣調整結構,對中國來說是個重要問題。目前整個經濟增長的基礎比較脆弱,結構調整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至於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情況,這個很難計算。只要有資金投入,一般總是向能更好盈利的方向流動。由於房地產市場迅速的恢復,資金向房地產市場流動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國內房價相對於市民的收入的確較高,特別在上海和北京。但這也是結構的問題。我們看房地產價格形成的參與方有哪些呢?北京和上海的房價恐怕是全國有錢的人來參與,還包括港澳台的資金。這樣就很難說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有多大的泡沫。另外,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整個人口向城市流動。所以我並不是很贊成房地產市場泡沫的說法。談到股市,中國經濟從長期來說還是不錯,我感覺,作為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中國股票市場平均的估值還是低的,尤其像銀行板塊。
德國之聲:在匹茲堡峰會前,中國表示,貿易保護主義這一議題也應當在會上獲得討論。您認為峰會在這一點上是否能取得進展?
黃澤民:我認為,按照WTO的精神進行公平的貿易,這一點非常重要。最近美國關於輪胎的特別保護案,中國也採取了一定措施。這對中美兩國的貿易都沒有什麼好處。而且耗費時間,至少要兩三年時間才能結束。既然有WTO這個機構,大家就應當按照它的原則來進行公正的貿易和投資。
採訪記者:苗子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