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8%的消費指數增長為何引起世界警覺?

2010年5月12日

中國國家統計局透露,今年4月份,中國消費指數增長2.8%。不但與惡性通膨的下限8%還有很大距離;即便按中國央行設定的3%的目標,也還有一定距離。即便如此,這個「2.8%」已引起中國國內乃至國際輿論的廣泛擔心。

中國近來食品價格大漲圖片來源: AP

漲價很可怕,什麼東西漲就更可怕

本周三(5月12日),歐洲主要媒體報導了中國通膨指數增長的消息,德國《南德意志報》相關文章特別指出:西方經濟界擔心,中國通膨勢必會導致中國央行提高利率,降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給復甦無力的西方經濟雪上加霜。與此同時,儘管中國國家統計局高級官員一再安撫民心,稱2.8%的消費指數增長完全在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但中國國內主要經濟研究機構和專家,都開始嚴厲警告不可小看這一輪的通貨膨脹。在設在波昂的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多麗絲‧菲舍爾博士(Dr. Doris Fischer)看來,來自中國國內的嚴重擔心決不是毫無根據:

"這次價格上漲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食品比如新鮮蔬菜價格上揚,原材料以及一向都存在的房地產價格。基本食品供應的價格上漲,打擊的主要是社會貧困的底層,引起人們對社會安定的擔心;房地產價格的上揚主要打擊中產階級的信心,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原材料價格上揚,勢必會影響中國產品中長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影響出口。"

國際著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中文線上版援引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陶冬(Dong Tao)的話,指出:"中國幾乎所有東西都在上漲,從薪水到糧食和蔬菜價格,我們預期到年底通膨將漲至5%以上。"而來自西方金融界人士的分析,也印證了謝國忠等中國國內經濟學家此前警告過的持續通貨膨脹的危險。

什麼都漲,唯獨股市不漲?圖片來源: AP

通貨膨脹與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

和西方經濟學界不同的是:中國官方學界引人注目地開始把通膨和政府行為,特別是中國地方政府行為,聯繫起來。中國國家最高級別的智囊之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在自己的網頁上發表專家述評指出:中國地方政府舉債規模巨大,高達7到8萬個億,這麼高的債務負擔將形成政府控制通膨無力的根本原因。對此,菲舍爾博士指出,真正讓通貨膨脹形成中長期趨勢的,不僅有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

"目前中國銀行業信貸規模依舊遠遠超過危機前的水準,導致中國流通中的貨幣量非常巨大,加劇通貨膨脹的趨勢。現在的危險在於:假如地方政府用貸款融資進行的項目,最終變得毫無意義,勢必導致地方融資平台公司無力償還債務。原則上,要麼地方政府要為這部分債務負責;要麼,中國的銀行業必須接受巨額爛帳。無論銀行還是地方政府都屬於國家,中央政府就算不願意為地方政府買單,地方政府財稅收入不足,卻不容忽視。"

價格上揚,政府控制漲價的能力卻在下降

雖然,官方新華社在發布國家統計局最新消費指數的同時,意味深長地發表了一篇分析認為:中國現在平均每人要出60元人民幣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拯救歐元買單,但就算是官方學者中,也有人指出:這種"轉嫁中國國內通貨膨脹"的說法站不住腳。菲舍爾博士總結說:

"中國貧富差別持續擴大,儘管政府努力縮小這個距離已經有十年之久,但始終未能奏效。基尼指數不斷升高。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發表的研究就表明了這一點:按照國際基尼指數標準,中國目前的基尼指數已經逼近爆發社會動蕩的臨界點。與此同時,控制房地產也已經成為中央政府非常棘手的挑戰,因為中國各地方政府正是在房地產上,賺得大筆的利潤。中央政府努力為房地產降溫,昭昭在人耳目。但恰恰在這一點上,觸動了下屬各地方政府的重大利益所在。"

作者:一通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