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未找到結束反抗的途徑

2013年2月14日

自2009年初春以來,已有百餘名藏人在中國境內或在印度和尼泊爾自焚,其中大部分人死亡。德新社記錄一名藏人說,"他點燃自己,照亮600萬藏人的處境。"

Protesters chant and hold placards as they take part in a solidarity march from the Chinese Consulate to the United Nations (UN) Headquarters in support of Tibet in New York, December 10, 2012. The march also aims to brings to attention a string of self-immolation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Tibet in protest of China's handling of the region. REUTERS/Lucas Jackson (UNITED STATES - Tags: CIVIL UNREST POLITICS)
在紐約聯合國大廈前(2012.12.10)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4年前,西藏一名僧人給自己澆上汽油後點燃身體。此後年間,一名年輕的3個孩子的母親,一名15歲的僧尼,一位藏傳經師的祖父還有其他90多人都先後選擇了自焚。今年2月3日,37歲的僧人在中國四川阿壩自治州自焚,成為中國境內第100起藏人自焚事件。2009年2月27日,第一起自焚事件也發生在四川阿壩格爾登寺。百人自焚,他們以這種方式呼籲世人關注中國在西藏實施的不公正統治。

據國際西藏運動發布的消息,本周三(2013.2.13)得到證實,19歲的諾布達姆得魯(Norbu Damdrul)自焚時高呼"我們需要自由!我們需要西藏獨立!"33歲的力克由(Rikyo)自焚身亡時留下呼籲達賴喇嘛結束流亡、返回西藏的遺書。她寫道:"團結起來,學習西藏文化。"保護西藏語言和文化,熱愛自己的藏人認同,是大部分自焚者的共同願望。

數十年來,藏人抱怨受漢人壓迫,比如在學校和公共場所被迫說漢語。他們還說,沒有許可不準離開當地;同樣的工作,藏人的報酬比漢人低。流亡藏人說,中國政府大量往西藏移民漢人,導致他們在自己的家鄉已成為少數。50多年前,達賴喇嘛率領數萬人走上了流亡的道路。今天,流亡藏人達到12.8萬之多。

洛桑森格:最慘烈的抗議方式

位於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總理洛桑森格將自焚行為描繪成一種最"慘烈"的抗議方式。他對德新社表示,"沒有人願意這樣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它反映出當地的情形多麼壓抑,藏人忍受多大的痛苦,以至於他們寧死棄生。這是對統治制度的嚴厲批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政府稱,達賴喇嘛以及流亡藏人應為自焚負責,並譴責抗議是經過海外人士精心策劃的聯合行動。中國政府還批評將自焚者稱作"英雄"的做法。

藏青會秘書長丹真確吉(Tenzin Chokey)說,"他們是我們的英雄。他們值得我們去這樣稱呼。"丹真確吉強調,沒有任何機構參與了自焚行動:"我們不鼓勵他們自焚。這是他們的行動,我們受到鼓勵。"

鎮壓、封鎖、"愛國主義教育"

為回應這樣的自焚局面,中國政府向藏區派出更多士兵、封鎖更多地區和消息。

今年1月間,在青海省同仁縣的一個偏僻寺廟,人們沒收並銷毀了能夠接收外國新聞的衛星天線。電話被切斷,網路遭屏蔽。當月,中國政府開動司法機器調查支持自焚者,有兩名藏人已受到嚴懲。

流亡藏人說,16名高級僧侶,其中包括三個重要寺廟的主持,都在今年1月中旬失蹤,據稱,他們被集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印度達蘭薩拉圖片來源: gettyimages/AFP

藏人會因其政治和宗教活動突然被捕。康楊波切(Kanyang Tsering)來自阿壩州的格爾登寺。他在達蘭薩拉對德新社說,"囚犯被帶到軍事基地,捆綁在椅子上。官員則圍著他們走來走去,幾天幾夜不讓囚犯睡覺。如果囚犯睡著了,他們就會用電鈕把他們弄醒。"

各種和平方式都嘗試過了

達賴喇嘛在新德里的代表旦巴慈仁(Tempa Tsering)說,中國只知道強硬路線。他說,3代領導人過後,當權者仍沒有找到結束反抗的途徑。"抗議,絕食以及其他和平方式都嘗試過了。他們仍然受到壓迫,被刑訊,被殺害。"

一名21歲的僧侶經過數周的跋涉,翻過喜馬拉雅雪山,終於逃離了西藏。他說,他的同屋自焚身亡了。"我們點燃一盞燈,總是為了照亮。"他對德新社記者說,"而他點燃自己,照亮的是600萬藏人的處境。"

來源:德新社 編譯:李魚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