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90409 Kunst Bundesrepublik

2009年5月19日

紀念德意志聯邦共和國60周年誕辰之際,需要回顧的領域非常之多。現在,柏林馬丁格魯皮烏斯展覽館作了一個嘗試,選出60件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舉辦一個藝術回顧展。

柏林博物館展出的藝術品圖片來源: VG Bild-Kunst, Bonn

1949年9月16日,德國以一個莊嚴的儀式返回了民主世界:在波昂巴德哥德斯堡一個四壁空空的房間裡,聯邦總統特奧多爾‧豪斯把聯邦共和國第一任聯邦總理委任書遞交給康拉德‧艾德諾。而畫家維爾納‧黑爾特畫下了一幅沒有人物的格調憂郁的靜物畫,以沒有特色的昔日都市柏林為背景。這幅畫現在被收入了一個回顧60年聯邦德國藝術史的展覽,在柏林馬丁格魯皮烏斯展覽館裡展出。

該展覽試圖以60幅畫來體現60年歷史。彼得‧伊登是多人組成的篩選委員會的發言人。彼得.伊登說:"我們相信我們蒐集了頂尖的畫作,這是些閃光的,高品質的畫,內在豐富,反映了這個國家發生的事情,我們希望,這會吸引觀眾。"

挑選工作肯定不是那麼容易的。聚集在這裡的可以說是集聯邦德國戰後藝術家之大全,從凱‧阿爾特霍夫,格奧爾格‧巴瑟裡茨,約瑟夫‧博於斯,到君特‧於克爾,弗朗茨‧艾哈德.瓦爾特。男性在入選畫家中佔了絕對優勢,就藝術形式而言,他們多半主要是畫家,但也有少量搞攝影和雕塑的。彼得.伊登說:"通過這些藝術家並不能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統一前後的情況作出全面的詮釋。這是辦不到的。情況恰恰相反。我們在考慮取誰不取誰時發現,這個領域在德國的內容是多麼的豐富,豐富得無可比擬。"


這當然只是給這個展覽暗地裡定了個基調。也就是說,格魯皮烏斯展覽館裡的這個展覽不搞各種藝術流派的對比,而只是從可比較的眾多作品中選出每一年的一件所謂的"關鍵作品"來。關於德國不同時期的社會和政治狀況,參觀者可以在參觀過程中在另外一些房間裡得知。有60部短片電影幫助人們回憶1949年至2009年間每年發生的重大事件。參觀者有了這些訊息作為背景,才能夠把西格瑪‧坡爾克含蓄地以外行的筆法畫的一對情人理解成1967年學生運動的極端化的藝術註解。發言人彼得.伊登承認:"我們的方案是製造一種流線性效果,60年,60件作品。但這種流線性也有一個代價,那就是像一件緊身衣,有很大的侷限性。如果懷著這麼一種理解去看,就會覺得,這個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展出的藝術作品原則上要符合造就它們的基本前提,即德國基本法第5章第3款規定的藝術自由。


至於藝術對社會政治問題,尤其是新納粹傾向,作出反應非常遲緩,則在這個展覽方案裡沒有能夠得到明確的體現。而自由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不自由的前東德藝術的對立性,這個展覽也沒有去挖掘。這個展覽的發起人瓦爾特‧斯默林是這樣解釋的:"這個展覽的方案叫60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而不是4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它體現了60年基本法第5章第3款,而這條法律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不起作用的。"


因此這裡只展出了1980年脫離東德的A‧ R‧ 彭克在自由的西德創作的作品。從1990年開始,這個展覽才包容了整個德國,其中包括內沃‧勞赫色彩強烈的零星與荒涼化佈局。他是在德國東部成熟的所謂"新萊比錫畫派"的德國西部明星。這裡展出的一切都很值得看,但由於這個展覽刻意追求的流線性,它提高認識度的功能卻相對較弱。


作者:Silke Bartlick / 平心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