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7年努力成泡影? 歐中投資協定拼過關

2021年5月20日

歐洲議會將在20日投票決定歐中投資協定是否遭到凍結,有媒體透露,協議要通過繫於中國取消先前制裁,不過北京的回應讓人並不樂觀。

Chinesischer Polizist vor EU-Flagge
路透社提到,雖然歐中投資協定命運多舛,但歐洲議會將表示,歐盟在亞洲的其他貿易協定談判不應受到與北京爭端的影響。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Reynolds

(德國之聲中文網) 歐洲議會將在格林威治時間20日14點30分開始投票,決定是否通過一項旨在凍結歐中投資協定的動議。

根據路透社看到的一份文件草案,如果中國希望與布魯塞爾批准投資協,歐盟議員將表示,中國必須取消對歐盟政治人物和外交人員的制裁。

北京在3月實施這項懲罰性措施,阻止制裁名單上的人員到中國旅行或與中國公司做生意,以回應西方針對新疆問題對中國官員的制裁。

歐盟議員表示,中國的制裁並不是基於國際法,而歐盟的措施是針對聯合國條約中規定的侵犯人權的行為。但北京則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

路透社報導,根據草案,歐洲議會將批准決議,稱歐盟投資協定的批准程序因為中國的制裁而有理由被凍結。內容還提到,議會「要求中國在處理(投資協議)之前取消制裁」,並說「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可能不會像往常一樣繼續下去」。

雖然這項決議沒有約束力,但在歐盟27國政府中具有政治影響力,也意味著雙方在2020年12月底達成的協議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這一僵局對中國和歐盟都是一個挫折,因為這份投資協議經過7年談判才達成,協議將允許對歐洲在中國的投資和智慧財產權提供更大的保護。歐洲外交官說,中國希望提高作為一個公平和尊重的貿易夥伴的國際地位。

北京:協定非「嗯賜」

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歐中投資協定「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恩賜』」,是互利互惠的」。

若如媒體預測,關鍵系於中方是否取消制裁,看起來前景並不明朗。趙立堅強調,中方的制裁「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對歐方搞制裁對抗做出的必要、正當和正義回應」。

他說:「到底是誰無理挑釁在先,誰正當防衛在後,孰是孰非,一清二楚。」

(路透社等)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