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辛勤"苦力",功不可沒

2013年6月16日

他們籌備8國峰會,對文件的文字精雕細琢,替主人大打口水仗,但他們從來不是公共人物,也不進入人們的視野,卻為峰會嘔心瀝血。他們就是一群幕後的"苦力"。

EU-Kommissionspraesident Jose Manuel Barroso (vorne, 2.v.l.),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CDU) und der britische Premierminister David Cameron (vorne, 4.v.l.) schauen am Samstag (19.05.12) die zweite Haelfte des Champions-League-Finales zwischen dem FC Bayern Muenchen und dem FC Chelsea waehrend des G8-Treffens in Camp David (USA). Die Fuehrer der acht grossen Industriestaaten beraten auf dem Landsitz des amerikanischen Praesidenten die Wirtschafts- und Finanzpolitik, die Entwicklung des Klimaschutzes, die Konflikte in Syrien, die Situation in Afghanistan und den Atomstreit mit dem Iran. (zu dapd-Text) Foto: Guido Bergmann/Pool/dapd.
大衞營8國峰會(Mai 2012)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一(2013.06.17)8國年度峰會在北愛爾蘭的恩尼斯基林(Lough Erne)正式開幕时,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已在之前得到澄清,包括閉幕聲明只要稍加改動幾個小地方。只有世界經濟發展以及外交方面的幾個句子還有爭議,其餘一切就緒。兩天會議就是解決括弧裡尚存爭議的內容,而苦力們、談判代表們以及8國首腦們很可能像上次在美國大衞營那樣,僅為這幾句話通宵達旦,工作一宿。

來自德國的苦力是一名經濟學者

德國總理梅克爾非常信任她的高參羅勒(Lars-Hendrik Röller),現在替德國當苦力的也正是他。兩年來,身為經濟學家和訊息學專家的羅勒就一直在為梅克爾籌備發達國家的8國峰會以及有新興國家參加的20國峰會。現年54歲的羅勒是一名沉默寡言的學者,來自一傢俬立大學,此前從未涉足政界。他在總理府擔任第8司即"經濟與財政"司司長並同梅克爾總理保持著直接的聯繫。他從不接受採訪。因此,德國之聲得到的"苦力"訊息源都不能透露姓名。

羅勒(Lars-Hendrik Röller)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苦力有著自己的角色認同,那就是嚴守秘密、保持緘默以及集體精神。他們談判時決不妥協,但在很小的圈子裡,他們彼此之間倒是情感上容易走的很近。有時甚至萌發出友誼。為世界經濟定調的苦力談判時甚至比他們的主人更為堅定。這是因為"最終還是要為真正峰會上取得妥協留出一些空間"。這名熟知8國峰會慣例的人士說,"每人都代表了他的國家利益,也有他的偏愛。"今年的東道主、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鍾愛的議題是貿易、透明以及避稅天堂。明年俄羅斯、接下來德國作為東道主將制定怎樣8國峰會日程,目前還不得而知。

他們在背後掌舵

在北愛爾蘭的豪華飯店召開8國峰會時,苦力們只能做在第二排,他們主人的身後。如果梅克爾總理需要,羅勒可以從她身後悄悄耳語,傳遞訊息。今年5月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命前苦力弗羅曼(Michael Froman)為美國貿易代表時,前者曾無不欣慰地感嘆,他可以百分之百地信任他的苦力。歐巴馬說:"我們是大學同學,那時他就比我聰明得多,今天依舊如此。過去4年裡8國峰會和20國峰會時,他都是開道的那一位。我們之所以在峰會上有所作為,經常是因為他的推動作用。"

事業的跳板

並不是所有的苦力都能同其主人結下友誼。加拿大的苦力在峰會召開的前一刻被替換。在日本,扮演這一角色的人物來自外交部,同首相隔的較遠。在德國,苦力卻是不可多得的美差。羅勒的前任們在當完苦力後,都無一例外地官運通達。目前擔任聯邦銀行行長的魏德曼(Jens Weidmann)便是梅克爾的苦力出身;今天任職歐洲中央銀行理事會成員的阿斯姆森(Jörg Asmussen)也曾是20國峰會的苦力;前德國聯邦總統克勒(Horst Köhler)曾是柯爾總理的苦力。如果願意,可以把這項名單寫的很長。一名知情者說,"苦力辛勤耕耘,他們的名字主人會記的很牢。"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圖片來源: dapd

從起居室走上國際舞台

8國峰會像是巡迴馬戲團,沒有常設秘書處,也沒有固定職員,東道國每年輪換,會議組織以及苦力的工作都跟著發生變動。這一非正式形式的聚會由前法國總統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和前德國總理施密特於1975年共同創立,正在同當時的美國、英國、義大利、日本磋商世界經濟問題。1976年加拿大參與進來,1998年東西方衝突結束後,隨著俄羅斯的參加,形成了今天的8國集團。

2007年施密特在《時代周報》發表的一次談話中這樣回憶道:"我們在巴黎近郊的一處宮殿的起居室舉行了會面。這是一次私人會見,沒有任何排場。"施密特對今天峰會的場面有些保留意見:"當今的峰會變成了一場媒體事件,與會者對此要承擔責任。"特裡爾大學政治學退休教授、8國峰會專家冒爾(Hanns Maull)認為,峰會的開支同它的實際意義不成比例。在他看來,有中國、印度和巴西參與的20國峰會在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凸現了其重要性,而"8國峰會則失去了它的重要性並不敵20國峰會的影響力。因此,8國峰會是否應由20國峰會取代的問題,是合理的。"

8國峰會創始人德斯坦和施密特(1977)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8國峰會會存在下去"

然而,冒爾深知,國家機構生命力頑強。這一特殊俱樂部已存在了40年,苦力們一代代辛勤播種,他們也贏得了繼續生存的權利。從苦力那裡傳出消息稱,"8國峰會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工業大國的立場,然後再進入20國峰會。"這一特點讓8國峰會無法替代。此外,8國峰會是也是各國首腦沒有禮儀、不帶工作人員,在一起爭吵國際議題的唯一論壇。

作者:Bernd Riegert, 編譯:李魚

責編:文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