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歐洲議會選舉到來之際,德國右翼民粹主義黨派選項黨的柏林分支張貼出了法國畫家傑羅姆(Jean-Leon Gerome)的繪畫作品"奴隸市場"。畫中體現的是幾個留著胡須、包著頭巾並且皮膚黝黑的男人正在檢查一個裸體女人的牙齒。
海報上印的宣傳口號是"歐洲人投票支持AfD!""不要讓歐洲成為歐拉伯!"
"我們強烈譴責用這幅畫"
當這幅畫原作的收藏方,美國克拉克藝術學院(Clark Art Institute)通過推特瞭解到這張海報時,學院院長梅斯勒(Olivier Meslay)立即發表聲明:"我們強烈譴責用這幅畫來表述AfD的政治立場,我們已經致信要求他們立即停止使用這幅畫。"
梅斯勒補充說:"克拉克學院擁有這幅畫,我們強烈反對利用它做任何政治表達。 我們沒有將這幅畫提供給柏林的AfD。"
但同時,梅斯勒也承認,由於這幅畫屬於公共領域,"沒有版權或許可能讓我們控制該畫的使用方式,我們只有呼籲柏林AfD注意採取文明的方式作出表達。"
以史為鑑?
AfD的這張海報是其"以歐洲歷史為鑑"大型活動的一部分,專門用包括勃魯蓋爾(Bruegel Pieter)和阿爾欽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等畫家在內的歷史作品散佈針對移民、環境保護者和歐盟擁護者的挑釁性訊息。
右翼民粹選項黨的領導人常常發出挑釁性的言論,關於難民或納粹的觀點曾多次引起軒然大波:納粹不過是粒鳥屎、不願和博阿滕做鄰居、要警察「萬不得已」可向難民開槍……選項黨還有哪些驚人語錄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Prautzsch選項黨兩名主席之一高蘭德(Alexander Gauland)曾說過,人們覺得國足健將、有非洲血統的博阿滕作為球員很好,但不想和他這樣的人做鄰居。高蘭德還說德國應關閉邊界,他還提到一個溺水難民兒童的照片,說不能受到孩子眼睛的道德綁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Murat該黨議會黨團主席之一艾利斯•威德爾(Alice Weidel,圖左)通常扮演這個右翼民粹黨派的「理性之聲」,但她也有過措辭失準的時候。《世界報》2013年一篇關於威德爾的報導就指出,她曾在一封郵件中罵德國政治家是「豬」和「二戰中勝利國的木偶」。威德爾最初聲稱郵件是假的,但後來承認了它的真實性。她曾在中國工作過6年,博士論文題目也與中國有關。
圖片來源: Reuters/F.Bensch前任德國另類選擇黨主席之一佩特裡(Frauke Petry)2016年接受一家地方性媒體採訪時說,德國邊警應該向非法進入該國的難民開槍。她說,德國警察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向難民開槍,防止非法越境。上一個下令向跨越邊境逃亡者開槍的政治人物,還要追溯到前東德領導人昂納克(Erich Honecker)。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 Lohnes圖林根州選項黨主席霍克(Björn Höcke)是選項黨極端派的標誌性人物,他曾將柏林猶太大屠殺紀念碑稱為"恥辱",呼籲德國停止為納粹歷史贖罪。他說這番話時正值大選期間, 因為不贊同他的觀點, AfD領導層一度要開除其黨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rifoto Ug/Candy Welz選項黨最初靠反對歐元和財政救助計劃起家, 但很快反移民就變成了該黨的核心議題。「那些不接受對檢查邊境點的人都是攻擊者,」選項黨副主席馮施托爾西(Beatrix von Storch)說:「面對攻擊者,我們得自我防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Murat前選項黨北威州主席普雷策爾(Marcus Pretzell)也是宣佈退出該黨派的佩特裡的丈夫。在2016年12月柏林聖誕節市場發生卡車衝撞人群恐怖襲擊後,他稱,柏林事件的受害者是「梅克爾的冤魂」。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M. Murat德國東部薩克森州議會議員溫特(Andre Wendt)2016年遞交的一份問訊文件引起了軒然大波,內容是關於無人陪伴的未成年外國人提供「絕育手術」所需的費用。據聯邦無陪伴未成年難民協會(BumF)的數據,成千上萬未成年人在德國尋求庇護,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男性。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B/H. Schmidt去年8月大選期間,他在艾希斯費爾德(Eichsfeld)發表演講時說,土耳其裔的聯邦政府移民融入事務專員厄茲古茨(Aydan Özoguz)應該被「清除」到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去。他使用了清除「Entsorgen」 這個詞,這與納粹時期對猶太人和戰俘的措辭類似。
高蘭德這個月初在選項黨青年團代表大會上的講話招致了各方批評。他先是承認德國人對數以百萬計的納粹受害者承擔有罪責。但接著表示:「希特勒和納粹,不過是德國千年成就上的一粒鳥屎。……我們有著光輝的歷史,而且遠遠長於那十二年(納粹時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Prautzsch 任琛/王凡(法新社、天主教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