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B—52」釋放的訊息

2013年11月28日

中國宣佈劃設東中國海防空識別區後數天,美國B—52轟炸機即在相關空域往返飛行,未引起中方任何激烈反應。此後,韓國和日本戰機亦分別飛經相關空域,同樣未受到中方的攔截。諸多中國網民已表示「對此不解」,要求當局體現強硬。德語媒體警告,中國的克制可能只具暫時性質。

A U.S. Air Force B-52 bomber flies over Kunduz province in Afghanistan before striking Taliban positions Thursday, Nov. 22, 2001. Fifty years ago Thursday, Nov. 29, the first prototype of the B-52 rolled out of Boeing's South Seattle plant. The B-52 has never been used the way it was initially intended: dropping hydrogen bombs on an enemy a continent away. But the Air Force has found other reasons to keep it around _ carpet-bombing in Vietnam, doing photographic reconnaissance, launching missiles,dropping "iron bombs" on Afghanistan.(AP PHOTO/Jerome Delay)
B-52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公開表示,願意承認或接受中國新近劃設的東中國海防空識別區。美、韓、日等國更在抗議之餘,照常派出戰機在相關空域活動,而且未按照中方要求,事先通報飛行計劃及諸如國別、機型等在內的相關訊息。引人注目的是,中方並未對相關國家的這一「不合作」、「不友好」行為採取任何措施。德語媒體指出,事情恐怕並不那麼簡單。

11月28日一期《法蘭克福匯報》「時事」欄目上的一篇短評這樣寫道:

「中國不準備同美國正面衝突。這一點可以從中方對B—52轟炸機有意在北京單方面擴展的『防空識別區』空域作飛行訓練取克制態度中看出。倘若北京從現在起就試著按它自己一直高調宣稱的那樣同遠鄰、近鄰們『平等交往』,那會是一個積極的訊號。然而,這是人們無法期待的。相反,緊張關係在加劇。日本設立了新的國家安全機構,要加強軍備。而因為中國領導層總認為自己真理在手,便會由此得出結論,『有權』繼續增強軍力。軍備競賽正全面進行。這對某些企業來說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糟糕的是,中國同東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衝突深受諸多令人難以置信的面子問題之累。而一旦事涉『國恥』,理性便不再有人問津。」

中國致力於擴展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圖片來源: Reuters

「不能掉以輕心」

當天的《南德意志報》「言論」欄目上的一篇編輯部文章以「大洋上空的較量」為題指出,不能對B—52飛經東中國海防空識別區事件掉以輕心:

韓國不接受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圖片來源: Reuters

「美方在中國沿海的力量顯示是在一場爭端中的最新的『擰螺絲』行為,而若非所有參與者都足夠小心,這一爭端便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大規模衝突,甚至戰爭。……權將北京的溫和反應作為衡量標準,則它只能表明,北京現在尚無意同美國正面衝突。期盼美國在越來越自信的中國面前保護自己的諸多太平洋沿岸國家卻仍會帶著憂慮的心情看待這一事件。……

「也許,舊有的力量排名秩序由此暫告恢復。不過,人們可不能為此打賭。因為,中國深信,自己作為太平洋地區新霸主的時代才剛剛開啟。」

同一天的《新蘇黎世報》「國際」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防空識別區雖非主權空域區,但此舉顯示了中國擴大其在亞洲影響範圍的最新努力:

「如果中國在東中國海打出空域牌,則它也可被看成是中國擴展其在南中國海影響力計劃的前期動作。就此而言,美國於本周三早晨派出兩架非武裝B—52轟炸機飛越尖閣諸島,完全正確。美國不接受的是,中國對不準備飛入中國領空的飛機有指手畫腳的權利。……

日本稱不理會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隨著將島嶼爭議擴展至空域,北京顯示出,它所關心的絕不僅是幾座島礁。儘管一再表白不稱霸,經濟上日漸強大的中國無疑提出了在地理上擴展其在東亞地區影響區域的要求。」

摘編:凝煉
責編:苗子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