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調查:德國大眾汽車的沾血供應鏈
2025年10月5日
(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論是汽車懸掛系統,還是中控顯示屏,都離不開具有良好導電性、耐腐蝕性的錫、鎢、鉭、金。剛果民主共和國(DRC)擁有全球最大的此類礦藏,這四種礦產的開采堪稱該國的經濟命脈。但是,採礦的利潤,也助長了該國的暴力衝突。也因此,錫石、黑鎢、鈳鉭鐵礦、黃金常常被稱為「衝突礦物」。
根據德國之聲與荷蘭雜誌《綠色阿姆斯特丹人》的聯合調查,德國大眾生產的電動汽車很可能就使用了這些「衝突礦物」。
德國之聲查閱德國大眾集團自己發布的《負責任原材料報告》發現,公司的供應鏈包含了至少6家被剛果民主共和國和歐盟認定與「衝突礦產」有關聯的實體。還有一家供應商是蘇丹的一座黃金精煉工廠,直到不久前依然被一個武裝團伙所控制;該團伙被美國指控犯有種族滅絕罪行。
在一封致德國之聲的郵件中,德國大眾發言人「無法絕對肯定地確認或排除這些冶煉廠正在向其供貨」。發言人補充說,這些冶煉廠出現在大眾汽車的原材料報告系統中「並不表明它們一定是我們供應鏈的一部分」。
中國工廠涉案
德國之聲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馬來西亞冶煉公司(MSC)、泰國冶煉集團(Thaisarco)、中國雲南錫業集團、中國寧夏東方鉭業公司這四家「衝突礦物」冶煉企業出現在德國大眾的供貨商名單上。這四家企業都在比利時的刑事訴訟中被指控牽涉到走私相關礦物的交易中。另外,歐盟方面還指出,德國大眾的供應鏈還包括來自盧安達卡薩博黃金精煉廠(Gasabo Gold Refinery)和烏干達非洲黃金精煉廠(African Gold Refinery)的黃金,這兩家公司都加工過從剛果民主共和國走私的黃金。前一家精煉廠於2025年初受到歐盟制裁----歐盟指控該精煉廠當時由蘇丹准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控制。該組織被美國指控犯有種族滅絕罪。
瑞士非營利組織Swissaid的原材料研究員烏梅爾(Marc Ummel)對德國之聲表示:「這意味著德國大眾的供應鏈受到了衝突礦物的污染,並且存在著間接資助這些衝突的巨大風險……供應鏈中竟然有一些世界上最糟糕、最臭名昭著的冶煉廠,這非常令人驚訝和失望。」
但在致德國之聲的電子郵件中,德國大眾則強調,「大眾汽車集團與任何上述公司或礦山均無直接業務關係」,並稱「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德國大眾是唯一一家公開披露其「衝突礦物」來源的歐洲大型汽車廠商,從而讓我們得以進行此次調查報導。而賓士、寶馬、雷諾和斯特蘭蒂斯等其他車企均未公開其汽車中使用的「衝突礦物」之來源。
蘋果也「沾血」?
作為歐洲最大的車企,德國大眾宣佈,最晚到2030年,其在歐洲銷售的汽車中至少70%必須是電動汽車。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電子設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錫、鎢、鉭、金。但在這些「衝突礦物」的主要產地剛果民主共和國,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尤其是在資源豐富的該國東部靠近盧安達邊境之地區。
聯合國專家表示,礦產從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走私到盧安達,在那裡與當地產品混合,然後出口到世界各地。據稱,盧安達支持的叛軍組織M23每月從這種貿易中賺取約80萬美元。
為了揭露這一走私「衝突礦物」之體系,剛果民主共和國在2024年蘋果公司提起了刑事訴訟,該公司被認為是此類礦物的重要用戶。在這起堪稱里程碑的訴訟中,蘋果公司堅決否認參與了不正當貿易。
全靠自覺?
目前,需要錫、鎢、鉭、金這些礦產的企業會根據「負責任礦產倡議(RMI)」來檢視自己的採購策略。冶煉廠本身也會接受獨立審計事務所的核查。通過核查的工廠會獲得RMI資質。
德國大眾也是「負責任礦產倡議」成員。該公司在其「行為準則」中強調,供應商只能使用來自通過審計的冶煉廠的原材料。
然而,並非所有的德國大眾供應商都遵守該規定。在2024年向大眾汽車供應「衝突礦物」的所有344家企業中,只有61%獲得了RMI資質。而且,這一比例一直在下降。有些公司根本沒有提供任何品質證書。
德國大眾表示,與具備RMI資質的冶煉廠合作是其「目標」,並且「致力於鼓勵和支持供應商完成審計」。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一項調查,歐盟2021年制訂的「衝突礦物」進口監管規則迄今並未對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實際狀況產生任何影響。這是因為,只有直接向歐盟進口這些材料的企業才需要遵守新規則;而德國大眾等企業通常不會自己來進行礦產進口貿易,因此不適用於新規則。
美國調查新聞平台「哨兵」(The Sentry)的高級政策顧問列日涅夫(Sasha Lezhnev)批評說,汽車行業「對剛果局勢的關注度不夠」。他在接受的德國之聲採訪時呼籲:「像德國大眾這樣的企業需要盡最大努力,關注(剛果的)這場戰爭。」
不過,德國執政的聯盟黨與社民黨在今年春天的聯合組閣協議中強調,要防止歐盟對衝突礦物實施「過度監管」。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