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末,七國集團(G7)貿易部長在日本大阪舉行會議後發表聲明,儘管未明確提及中國,但是對貿易活動中實施經濟脅迫的行為作出譴責。
十頁的聲明中寫道:"我們譴責利用經濟依賴性作為武器的行為。我們致力於構建自由、公平、互利的經貿關係。"
周日(10月29日),七國集團部長呼籲"立即取消"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兩個月前,日本開始將福島核電站的處理水排入太平洋。中國隨即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日本和美國稱這一限制是不公平的。俄羅斯則於本月初作出類似的限制。G7貿易部長在聲明中稱,任何限制都應"基於科學,並僅在符合世貿組織和其它國際規則的前提下實施"。
中國駐日大使館同日稍晚,也在官網發布聲明予以反擊。中方稱,日本政府"執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風險",各國有權採取相應防範措施。聲明還稱,"經濟脅迫是G7'專利'",指控G7成員破壞公平競爭環境、擾亂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的行為比比皆是,"不要頑固堅持雙重標準"。
此外,七國集團還就新近出台的關鍵礦產出口限制表示憂慮。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石墨產地,本月,該國宣佈對石墨相關製品實施出口管制。石墨是汽車電池所使用的材料。中國此舉被視為旨在鞏固其在全球製造業中的統領地位。此前數日,美國宣佈收緊對華出口晶片的限制。
連續數日,為了減輕中國、香港澳門等地禁止或限制日本水產品進口給日本相關產業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率領閣員品嘗福島食品。美國駐日大使也親自前往福島縣「連吃帶買」。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野村哲郎因口誤講出「污染水」一詞再三道歉。
圖片來源: Kyodo/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30日在首相官邸舉行午餐會。他在鏡頭前表示,午餐的菜品全部都是福島食材,「太好吃了」。他呼籲,「大家可以購買車站便當或者進行網購,來支持安全美味的日本海鮮」。日本總務省、厚生勞動省、數位廳、經濟產業省紛紛在社群網站上張貼出閣員品嘗福島便當的照片。日本在8月24日宣佈開啟福島核電站排海作業後,中國宣佈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香港和澳門紛紛向日本發出食品進口禁令。
圖片來源: Japan Cabinet Public Affairs Office via AP日本經產大臣西村康稔29日在社群網站上貼出自己的午餐照片並配文稱:「今天的午餐是 ALPS處理水排放後用8月25日在福島縣岩城捕獲的鱸魚製作的鹽燒飯。此外還有我一貫吃的福島產海藻做的味增湯。品嘗的是飽含著漁民心聲、自豪和自信的三陸常磐(即岩手、宮城、福島及茨城縣)美味。為了他們不被中國的騷擾電話打敗,我們會繼續支持。今後我還會繼續吃三陸常磐的美味。」西村還在影片中稱他最近每天午飯都吃福島食材。
圖片來源: X/@nishy0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0日在官邸舉辦使用福島縣產海鮮的午餐會。參加午餐會的還有財務相鈴木俊一、經濟產業相西村康稔和兒童政策擔當相小倉將信。首相官邸當日在網路社交平台上公佈了菜品的照片。菜品包括福島大米飯、味增湯、比目魚鱸魚章魚刺身、帝王菜、豬肉、日本泡菜及飯後水果。全部食材均取自福島。共同社指出,中國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首相官邸午餐會旨在凸顯食品的安全性,消除負面影響。
圖片來源: X/@kantei8月3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前往東京豐洲市場。他在經營包括福島在內的常磐地區海產品的批發店試吃了海產品。在與商販交談時,商販們表示,依賴水產品出口的企業受到嚴重打擊。此後他表示,「為了在避免僅依賴中國市場的情況下,使業務能持續、穩定地發展,將啟動分散對特定國家依賴的緊急援助措施」。新的支援政策包括刺激日本國內消費、應對風評被害、水產企業改變出口目的地和加強國內加工體制等措施。去年日本水產品出口額總共達到3873億日元。其中對中國的出口額最多,達到871億日元。
圖片來源: Kyodo/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野村哲郎(圖片居中)曾在8月30日響應日相帶頭吃福島食品的號召,在網上公佈了自己吃福島北極貝便當的照片。但他31日在首相官邸回答記者提問時使用了「污染水」一詞。此後野村撤回了發言,並稱「我措辭不當,就此誠懇道歉。我的發言給以福島縣為首的相關人士造成了困擾,深表歉意」。9月1日他再度道歉表示,「令福島民眾和相關人士感到不快,非常抱歉」。他表示,從前一日起就在深刻反省」,且將致力於為扇貝等水產業者和加工業者提供支援。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8月31日前往福島縣,目的是對日本政府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海決定表示支持。在福島核電站附近的相馬市,伊曼紐爾與市長立谷秀清共進午餐,吃著當地捕獲的海鮮。他與當地漁業相關人士進行交流並呼籲:「希望日本國內外的人都知道福島的魚很安全」。他還給《日本經濟新聞》撰文稱:「日本對福島核事故的處理向國際社會提供了國際社會最高標準的模範。我非常期待吃福島桃子。」
圖片來源: Kentaro Tominag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在漁港附近的特產店「濱站松川浦」,除了比目魚等魚類外,伊曼紐爾還購買了自己愛吃的當地特產桃子。據介紹,8月24日福島核電站排海作業開始後,該店接到了100多通從中國打來的騷擾電話。伊曼紐爾在社群網站X上表示,他還在福島買了日本泡菜、桃子、梨和葡萄,「說清楚,我不會和別人分享葡萄的」。次日,伊曼紐爾還在X上貼出與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科頓(Anthony J. Cotton)一起分享福島桃子的照片。
圖片來源: Kentaro Tominag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建立有抗壓性和可靠的供應鏈、減少對單一國家依賴"
G7會議的東道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表示,各國部長就關鍵原材料的供應鏈表達了減少對單一國家依賴的強烈需要。他在記者會上表示,在關鍵礦產、半導體和電池領域, "我們完全同意要建立有抗壓性和可靠的供應鏈" 。
會議的聲明中稱,各國部長重申對"一系列廣泛和不斷演進的非市場政策"表示憂慮,其中包括"大範圍、不透明和扭曲貿易的工業補貼"以及強制技術轉讓。
中國外交部沒有立即回復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譴責俄羅斯、未直接提及中東局勢
G7部長對俄羅斯摧毀烏克蘭穀物出口基礎設施、以及莫斯科"單方面"退出黑海穀物協定作出譴責。
與兩周前的G7財長會議不同,--當時譴責了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恐怖主義襲擊",此次貿易部長在聲明中沒有直接提及中東局勢,而是僅表示,希望引起對於"在自然災害和其它緊急情況下人道主義物資跨國際邊境流動的挑戰"的關注。
聯合主持此次會議的日本外交大臣上川陽子則在記者會上表示,會議上也表達了對於以巴最新局勢可能導致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的憂慮。
澳貿易部長預計將與歐盟專員就自貿協定會談
除美、日、德、英、法、意、加七國以及歐盟外,出席大阪會議的還有印度、澳洲、智利、肯亞和印尼以及國際組織和私有領域的代表。
與會的澳洲贸易部長法雷爾(Don Farrell)預計周一將與歐盟貿易專員多姆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就拖延已久的自貿協定舉行會晤。歐盟希望通過該協議,獲取澳洲的关键礦產。
過去半年中,「去風險」取代了「脫鉤」,逐漸成為歐美國家對華經濟和安全政策的一個共識。這個概念最早出自哪位政治家之口,又是如何在國際上被討論和接受的?
圖片來源: Kira Hofmann/photothek/imago2023年3月3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兩個歐洲智庫主辦的活動中用英語發表演講。她指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經濟關係正變得越來越不平衡,中國「明確地將軍事和商業領域融合在一起」的做法給歐洲安全帶來了風險,因此需要去風險,並且更好地運用現有工具,以維護歐洲經濟利益。「我們之間的關係不是非黑即白,而我們的答案也不可能如此。因此我們必須聚焦於去風險(De-Risking),而不是脫鉤。」
圖片來源: VALERIA MONGELLI/AFP/Getty Images馮德萊恩的講話獲得了巨大關注。「去風險」這個說法也隨即開始在德國和美國被媒體和政界人士引用。《紐約時報》認為,這一表述是對歐盟對華關係新的概括,德國和法國外交官此後在國際組織中推廣「去風險」的概念,並使之體現在當年5月廣島G7峰會聲明的內容中。德國《明鏡》周刊則指出,馮德萊恩希望在用詞上保留空間,與美國一段時間以來使用的「脫鉤」有所區別。
圖片來源: Ole Spata/dpa/picture alliance德國外長貝爾博克4月中訪華期間也表示,德國並非要與中國「脫鉤」,而是要「降低風險」,就是說歐洲應降低對中國「不健康」的依賴。同時出席記者會的中國外長秦剛則回應說,「中德是夥伴,不是對手」,雙方在供應鏈上相互依賴「是市場規則下最優的選擇」;只要兩國都保持開放,「就沒有必要擔心所謂的依賴」。
圖片來源: Kira Hofmann/photothek/IMAGO有德國媒體注意到,最早公開使用「去風險」一詞的並不是馮德萊恩,而是德國總理肖爾茨。2022年11月德國《明星》雜誌(Stern)在肖爾茨訪華前的一篇報導中引述他談到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性時說到:「去風險和多樣化是當務之急。」但當時這一說法並未引起特別的輿論關注。
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去風險」(De-Risking)一詞並非新近的發明,而是一個金融行業的術語,指的是銀行或投資者收縮或終止交易關係,以降低支付違約的風險。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2023年1月,亦曾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歐盟雖需要「與中國合作和貿易」,但仍須修正與中國的商業交易方向,尋求與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降低風險,而非脫鈎」。
圖片來源: Boris Roessler/dpa/picture alliance華盛頓的官員也開始使用「去風險」的表述。今年4月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時表示,「去風險意味著擁有彈性的有效供應鏈,並確保我們不會受到任何國家的脅迫。「」我們只是要確保美國和盟國的技術,不會被用來對付我們自己,」而並不是要切斷貿易,他強調,「正如馮德萊恩主席不久前所說的。」
圖片來源: Nathan Posner/AA/picture alliance德國《商報》指出,在這個問題上,馮德萊恩、德國總理肖爾茨以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顯然已經形成了共識。「同'脫鉤'不同的是,'去風險'的目的並不是要在經濟上孤立中國,而是要增強歐洲自身的經濟抗壓能力。」
圖片來源: Jens Schlueter/AFP5月的廣島G7峰會結束後,英國首相蘇納克(左二)對媒體表示,英國和G7集團其它國家在共同尋找方法,減少中國帶來的挑戰。「這一切都是關於去風險,而不是脫鉤。」他補充說:「我們(七國集團)正在採取措施防止中國利用經濟脅迫來干涉其他國家的主權事務。」
圖片來源: :Simon Dawson/Avalon/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對G7會議公報本已大為不滿的北京做出激烈反應,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言人指責首相蘇納克的言論是「鸚鵡學舌」。中國外交部(圖)之前就G7公報表示:「對於所謂『經濟脅迫』,美國大搞單邊制裁、『脫鉤斷鏈』,才是把經貿關係政治化、武器化的真正『脅迫者』。我們奉勸七國集團不要做經濟脅迫的同謀和幫兇。」
圖片來源: S. Shaver/dpa/picture-alliance中國總理李強6月27日在天津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說:「現在在西方,有些人在炒作所謂的『降依賴、去風險』,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看,這兩句話就是一個偽命題。」他認為,風險管控應該由「企業去做相應的判斷和選擇」,政府和相關組織「不應該去越俎代庖,更不應該將去風險擴大化、政治化、意識形態化」。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picture alliance共同的對華政策也是6月30日結束的歐盟峰會上的一個重要議題。峰會聯合聲明稱,將支持繼續保持同中國的經貿關係,同時減少歐洲對中國的的經濟依賴。"去風險"在本次聲明中正式登場,成為一個概念,今後歐盟將以它作為指導方針推出對華戰略。但有批評指,歐盟目前表述的「去風險」仍缺乏具體的計劃和責任規範。
圖片來源: Rainer Unkel/IMAGO2023年7月13日,德國聯邦內閣通過首份對華關係戰略,「不脫鉤、去風險」是重要內容之一。文件稱,德國將繼續與中國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應「降低關鍵領域的依賴性」。德國政府將提高社會對涉華風險的敏感度,加強與企業的交流,提醒企業做好風險管控。文件還強調,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是不可接受的,台海軍事衝突升級將影響到德國和歐盟的利益。
圖片來源: Kira Hofmann/photothek/imago (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