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GDP、克強指數,究竟誰靠譜?

文山2015年8月12日

儘管股市劇烈震蕩、外貿數據不斷下滑,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今年前二季度GDP增長幅度依然都達到了7%。這一數據遭到了不少經濟學家的質疑,其中一條有力的論據就是「克強指數」。

China Währung ein Handvoll 100 Yuan Banknoten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克強指數"是英國《經濟學人》在2010年底發明的一個新詞。當時,該雜誌引述"維基解密"網站揭露內容稱,李克強早在2007年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時,就曾對美國官方代表表示,他不相信官方統計的"人造數據",而更看重鐵路貨運量、耗電量、銀行貸款發放量這三個指標。《經濟學人》按照25%、40%、35%的比重,將這三個指標合成"克強指數",此後也獲得了花旗銀行等國際機構的認可。

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學者甘恩(Dr. Klaus-Jürgen Gern)對德國之聲表示,對於宏觀經濟的變化趨勢,"克強指數"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指標;"不過,相比GDP數據,這一指數反映的面還是窄了一些,主要體現的還是重工業;而中國的經濟可不僅僅只有工業。"

甘恩指出,理論上而言,GDP數據應該比"克強指數"更為靠譜。但這也僅限於"理論上"而已。

"中國的官方GDP數字純憑想像"

英國咨詢公司"華頓咨詢"(Fathom Consulting)的主管佈雷頓(Erik Britton)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之所以認為中國官方GDP數據不靠譜,主要有3個原因:國家統計局在季度結束僅兩周後就能立刻發布該季度的經濟數字,在此之後也不發布任何修正;而且,這一數字總是和中國當局此前的官方預測值非常接近;此外,中國官方也從不將GDP數字和其他宏觀經濟指標進行疊加比較。佈雷頓由此認為,中國官方的GDP數字,只是反映了中國官方想要看到的數字,"這是想像,而不是現實。"

與"效率驚人、僅需兩周、一擊命中、絕不修正"的中國國家統計局相比,德國聯邦統計局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得出季度經濟的初步數據;美國則需要四周,香港需要6周。以美國為例,在這一初步數據發布後,統計部門還會陸續發布核實數據與最終核實數據,而且大幅修正數據並非罕見情況。就在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初值為小幅增長,但修正值後來被下調為萎縮。

用電量、鐵路貨運不給力,拉低"克強指數"

德國經濟學家甘恩也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克強指數"中的三個參考指標比GDP數字要更為可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克強指數'能夠更好地體現中國的宏觀經濟趨勢。"

在甘恩主持的一項有關中國經濟形勢的調研中,他發現,如果按照"克強指數"測算,中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5%左右。而英國經濟學家佈雷頓則更是進一步推測,2015全年的增長率將僅有2.8%,2016年更會下跌至1%,遠遠低於官方預期的7%。

耗電量在「克強指數」中佔比40%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根據中國交通部今年7月中旬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貨運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0.2%。中國鐵路總公司近期也曾向媒體透露,"目前貨運壓力巨大,鐵總內部正全力挖潛,以期扭轉貨運量下滑的態勢。"

中國電力聯合會則在今年7月下旬發布數據,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3%,是1980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不過,根據中國央行7月底發布的數字,今年上半年的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則同比增長了13.4%。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