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Google為其「中國政策」辯解

2006年10月23日

最成功的網路搜索引擎Goolgle(谷歌)因為配合中國對網路的檢查制度而受到非議。在慕尼黑舉行的德國媒體大會上,谷歌在遭受業內人士批評的同時,對自己的「中國特色服務」進行了一番辯解。

美國加州的一次抗議Google中國政策的示威活動圖片來源: AP

德國媒體大會是德國以電視媒體為主的專業人士的年會,最近幾屆的大會還加進了新媒體-網路媒體的討論內容。在今年,也就是總計第20屆媒體大會上,德國之聲新媒體部主任霍爾格.漢克主持了網路作為媒體的專業討論。漢克在發言中指出,最為世界第一大網路搜索服務公司,Google影響巨大,例如「在德國,90%的網路用戶都使用Google搜索引擎。這一數量上的優勢潛藏著操縱的危險,例如Google上的影響搜索結果排名的原因並那麼讓人一目瞭然,還有就是如何對待個人留在網上的私人訊息,也是個問題。」

Google公司歐洲分部公眾事務與公司交流部主任拉切爾.維特斯通女士為公司辯解說:「我們是一個技術企業,我們也經營廣告,我們自己不提供內容,也不生成內容。」維特斯通女士說,Google檢索的結果排名是與一個網頁的被瀏覽次數有關係的,這是一個事實,點擊量高的網頁自然就會排名靠前。她說,個人訊息也進入了可被檢索的內容,並以對使用者來說最改善的方式影響搜索結果。她最後言簡意賅地說:「我們幫助用戶去發現些東西。」

網路方面的專業記者卡特琳.帕瑟希則對Google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位女記者說:「Google的用戶界面十分友好,這是她的獨家特色。」霍爾格.漢克立即指出,在Google同意在中國對批評政府的內容進行過濾後,這一檢索引擎的民主特色就開始打了折扣。拉切爾.維特斯通接下這個話題說,其實Google的「中國政策」在公司內部也引起過激烈的爭議。她說,Google必須遵守所在國的有關法律,例如在德國,就要遵守德國的數據保護法;Google在努力使得自己的服務更加透明,這是有目共睹的。

帕瑟希女士指出,不管什麼樣的法律,都不能保護存儲在美國的伺服器上的用戶個人數據不被美國政府索取查看,也就是說,爭取更多數據保護的鬥爭已經失敗了,死守還有什麼意義呢。德國聯邦政府數據保護與訊息自由事務專員彼特.沙爾則認為這樣悲觀未免為時過早,因為「我們其實還不能知道網路的長期的發展方向是什麼」。他還指出,談到個人數據,要做出兩種區分,即個人在網路上公佈的個人數據和他在網上活動時留下的個人數據,例如他的IP地址或者他訪問過的網頁。彼特.沙爾認為,Google在區分什麼是公共訊息和私人訊息上做了一些調整,這是值得商榷的。他指出,「幾乎沒有人意識到,他在網上留下的數據數面數年後還會被搜索引擎列出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