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MF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2013年5月29日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眼中,一片烏雲正籠罩在中國經濟復甦的天空上。該組織下調了中國今年經濟增速的預期,特別指出信貸以及債務方面的風險。

Frühjahrstagung von IWF und Weltbank in Washington Fotograf: DW/Andreas Becker, April 2013
圖片來源: DW/A.Beck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經濟復甦無力也給中國的經濟前景帶來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三(5月29日)將本年度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8%下調至7.75%。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頓(David Lipton)在北京出席記者會時表示:"這樣的增長速度仍然可觀。"基金組織下調後的最新預期仍然比官方7.5%的目標要高。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8%,是1999年以來的最低增幅。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為了維護高增長,正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利普頓警告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們在中國的高負債以及不透明的信貸體系中看到了風險。該組織估計,中國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在內的負債總額已經達到了GDP的50%。

信貸和債務危機已經成為威脅中國經濟的兩大元素圖片來源: AP/V. Thian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算,中國2012年的負債額還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這同時也預示了經濟增長在缺乏大型政府投資項目的前提下可能會繼續縮水。中國已經為刺激經濟發展進行了數千億的投資。但2013年第一季度7.7%的經濟增速仍然比專家們預期中的要低。

兩大雷區:信貸和債務

利普頓指出:"一旦依賴信貸的投資規模過於龐大,就會產生風險。"他說,整個信貸機制必須更為透明,才能保障有效的利用好投資。他呼籲:"地方政府的決策必須建立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基礎上。"同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毛振華近日向中國媒體表示,無論從總量、結構還是機制上,中國地方債務風險依然總體可控,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利普頓表示,總體來說,中國正處於從出口型經濟轉型階段。他提出,為"提高居民收入,促進內需"邁出堅定步伐。雖然中國在脫離依賴出口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中國經濟的發展依然過度依靠投資。

中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靠投資建設無法再有效刺激經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速和歐美的"小碎步"相比,仍然可觀。但這對於中國這樣仍有大幅上升空間的新興國家來說卻並不高。專家們認為中國至少應該保持6%至7%水準的增長率,才能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二發布訊息稱,中國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速應該會適度回升。

另外,人民幣的升值潛力也可能進一步改善中國居民在購買進口產品時的購買力。中國財經媒體援引利普頓報導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人員對中國的外部環境做了一個評估,得出結論是人民幣仍處於被微弱低估的狀態。

綜合報導:任琛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