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F考慮增大中國說話的份量
2005年9月25日一年前,中國首次列席7國峰會,被當時的媒體稱作「歷史性」的時刻。此後,中國重複著這一歷史,但事實上,在7強的俱樂部裡,中國是「尊敬的客人」,是貴賓,但中國並不具備與7強平等的地位。無獨有偶,在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貨幣基金(IWF)內,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讓人矚目,但它的影響卻是十分有限。
7國峰會自70年代以來從它的成員來看,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拉進俄羅斯不是因其經濟實力,而是出於政治戰略因素的考慮。現在,世界貨幣基金總裁拉托(Rodrigo de Rato)決心改變這一狀況,讓象中國這樣的經濟騰飛國家在他的機構內得到更多的表達意志的權利,賦予它們更多的投票份量。不過,象IWF這樣的機構,也避免不了積重難返的命運。中國若得到更多的權利,意味著先對權利進行重新分配,意味著既得利益者將失掉一些權利,自然,沒有國家願意這樣做。可以想像,老強國會聯起手來,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的改革。
拉托改革的設想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目前,中國的國民經濟已經超過了7強的加拿大。中國同美國一道,構成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唯一引擎。不過,中國人口眾多,均攤到個人,也就是人均收入(1268 $),只能落在世界排名的後半部。歐盟國家內,最窮的拉托維亞如果光看人均收入(5800 $),也相當於中國的4倍。但是,中國的國力卻不能忽視。在世界貿易中,中國佔有6.5%的份額,排位第三。此外,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6100億美元。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大小,取決於IWF份額和投票權。而這兩項,184個成員國雖然都有,但它們的份量卻決定於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濟平衡能力以及外匯儲備。拉托的改革目標是想賦予東亞國家更多的投票權並重新調整份額制度。在他看來,許多國家同過去相比大大提高了經濟比重的同時,IWF的工作對象也發生了偏移。拉托認為,改革不會給任何國家造成不利,相反,從中獲利的應該是所有成員國,IWF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隨之提高。
目前,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內享有的份額是2.98%,投票權是2.94%。韓國的兩個指標均為0.77%。德國的基本立場是不反對改革,但卻擔心失去既得的權利。德國認為,目前非洲和拉美的份額和投票權都是如「禮物」一般贈送得到的,而歐洲的平均指數才到5.6%,明顯偏低。德國的份額為6%,投票權為5.99%。
如果論及世界潮流,7國集團也好,國際貨幣基金也罷,即便不擴展,不改革,世界經濟發展走向仍會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規模行進下去,其他的經濟組織會後來者居上,造成取代之勢。不是已有經濟學家呼籲,創立4大貨幣區嗎(美元、歐元、日元和人民幣)?還有,1999年才誕生的20國集團,這個把發達國家和騰飛國家召集到一個桌旁探討國際經濟發展的聚會,會在日後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