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K字簽證引爭議 中國官媒喊話稱「曲解」

2025年10月2日

中國推出旨在吸引外國青年技術人才的「K字簽證」,在中文社群網站上引發熱烈討和大量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批評。官媒不得不發聲試圖平息人們的質疑。

旅客在機場的入境櫃台前排隊
中國K字簽證面向外國年輕理工科人才圖片來源: HPIC/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新增加的「K字」簽證已於10月1日正式開放申請。該簽證面向18至45歲、在知名高校取得理工科專業至少本科學歷的外國人,提供入境中國、居留和就業的機會。

這一消息在中國社群網站引起熱議,微博上一時間反對聲音高漲。有人批評此舉「沒有必要」、甚至「後患無窮」。很多人擔心,在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剛剛創下新高之際,大幅開放國際人才來中國,是跟國人「搶飯碗」,會加劇本土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還有人認為K字簽證門檻太低,擔心「放開口子」之後會引入亞洲和非洲大量普通學歷的年輕人。在此語境下,出現了大量帶有民族主義和種族歧視色彩的評論。

德語媒體:中國為境外高科技人才敞開大門

「多多益善」

本周二,黨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曲解K字簽證,只會誤導公眾》,駁斥了近日流傳的一些論點。評論稱,擔心外國青年科技人才會搶佔本土勞動者飯碗,是「毫無必要」的。因為申請人專業限定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要求學士學位及以上,來源是境內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機構,並非網上炒作的「低素質勞動力」,「這樣的人才十分緊俏、多多益善。」

就業難的中國年輕人

02:5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文章還指出,儘管中國「人力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但高層次人才仍然缺乏」。有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製造業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就接近3000萬人。「在一些國家收縮內顧、排擠國際人才背景下,中國敏銳抓住這一重要機遇,及時出台政策。」

此前,美國川普政府宣佈收緊針對技術移民的H-1B工作簽證,將對首次申請者加收10萬美元費用。這被認為會阻擋國際人才赴美發展。

針對評論區大量對亞非留學生和移民,尤其是印度人的歧視性言論,《人民日報》評論只是解釋說,K簽證只是為外國青年科技人才來華工作、生活提供便利,「豈能直接和移民劃等號」。並指出,增設簽證會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所謂「移民危機」不會出現。作者還說,中國有「強大的治理能力」,面對外來者也應該有「文化自信」。

何時能國內自由遷徙?

澳洲国立大學助理教授陸風鳴博士對澳洲广播公司(ABC)表示,儘管K字簽證降低了申請門檻,但中國的移民體系,包括相關法律法規尚未跟上。其他關鍵問題包括,外國員工能否克服語言障礙以及能否適應中國企業的工作文化。

外國員工能否適應中國企業的工作文化?圖片來源: Jonathan Wong/Newscon/SCMP/IMAGO

前《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發文為新的簽證政策背書,但也稱中國網民怕移民「搶飯碗」是「合理的關切」。他表示相信「中國駐世界各地的使領館現在都聽清楚了國內網路上的擔心,他們沒有意願放一群庸才進來,給就業本已緊張的中國社會添堵」。

微信公眾號「世界之敵的敵人」發文說, 沒必要杞人憂天,「真有這麼大吸引力的地方,哪怕偷渡也要潤過去,哪還需要等什麼新型簽證出來才開始研究怎麼去?」並指出中國實際是世界上外國人佔比最少的國家之一。

微信公眾號「就叫熊太行也行」則把眼光轉向另一個維度,呼籲「對外開放要搞,對內開放也要搞」。「希望國家能夠把『K簽』,發給我們本國的年輕人,本國的大學生。比如,北京、上海,能不能給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年輕人發京簽、滬簽。……未來進一步打破全國戶籍之間仍然存在的藩籬,實現全國人民的自由遷徙。」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