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個德國人怎樣改善河內交通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4月1日

在中國的南邊,越南也在繁榮著。在河內,交通難,坐車難很快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河內市政府聘請了一名德國專家,還真的很快地見了成效。

河內街頭圖片來源: AP

近年來常被人稱為「東南亞小老虎」的越南,繁榮起來了。共產黨政府的對外開放經濟政策取得了成效。眾多的外國投資都湧了進來,尤其在幾年前還沉睡不醒的首都河內,工業園和辦公區破土而出。

越南的經濟增長率為7%。對許多居民來說,經濟變好了,他們有了工作,有了更高的收入,有了從自行車轉乘輕型摩托,甚至轉開汽車的可能性。於是,繁榮帶來了問題:河內馬路上交通負擔過重,尤其在市中心那些狹窄的小街上。

最遲到晚上19點,河內什麼也動不了了。以靈巧著稱的越南人也「過不去」了,經歷著他們曼谷、雅加達或其它亞洲超級大都市的鄰居們經歷了多年的經歷:堵塞,還是堵塞。成百上千的輕騎,還有越來越多的汽車,嘗試著怎麼繞過去擠過去,擦著狹窄的街角,在人車滿滿令人絕望的十字路口。按嗽叭已經不起作用,最近立起的紅綠燈也制服不了誰。許多輕騎駕駛者試著從人行道上過去,但那裡很快也堵上了。

毫無疑問,河內需要一個交通改造方案。這一點,城市之父們也認識到了。結果,他們請來了一個德國人。瓦爾特.莫爾特是心理學家兼交通專家,在此之前,是巴伐利亞州奧格斯堡大學的交通學教師。

5年半來,他受河內市政管理部門的委託,給原來可以說完全處於癱瘓狀態的公共汽車交通系統灌輸新的生命。莫爾特清楚地記得,他剛到河內時,這裡的公共汽車交通是怎麼個樣子。那時,誰都不知道,駛來的公共汽車是開到哪裡去的,所以,也就沒什麼人傻站著等車。

為瞭解情況,他在頭幾個月自己做了那個試驗免:勇敢地站在那些公共汽車站等候。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這個交通系統的其它毛病。然後,他開始徹底地改變這個城市的公共交通體制。並,獲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首先,他給公共汽車制訂了10分鐘一班的時間表。就這麼一著,就使乘客數量從每天1700人增加到了8000人。接下來,張貼了汽車時刻表,建了候車亭,建立了一個一體化的車票體系,包括合算的月票,每個月僅合4美元,學生還半價。

結果是:民眾對新車票和公共汽車的新熱情甚至超出了莫爾特的預料。最近,賓士大巴也加入了公共汽車的行列。現在,河內有700輛公共汽車行駛在40條路線上,總行程約600公里。乘客數量上升到了每天60萬。直到晚上10點,公共汽車上仍然擠得滿滿的。

莫爾特知道,許多河內人現在寧可棄私車而坐公共運輸,「假如您每天在這裡開摩托車,您就會知道,在這裡開摩托車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開著摩托上街越來越不舒服。公共汽車比它舒服。」

在莫爾特的建議和指導下,河內甚至出現了換乘停車場(Park + Ride),許多來自偏遠郊區的摩托客,在城邊的換乘停車場停靠他們的摩托車或輕騎,然後坐公共汽車入城。

莫爾特相信,他的公共汽車系統很快就會有上百萬乘客,當然,前提要有更多的汽車,街道也要更寬闊。因為,現在公共汽車也同樣也要在河內擁塞的車流人流中擠來擠去。

他認為,給公共汽車開闢單獨的行車道是解決辦法。這一點他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考察行中得到了證實,「在拉美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儘管公共汽車佔了馬路的空間,但總的來說它使交通變得更流暢了。」

建一條懸掛式電車線,就像穿越曼谷市內那種,莫爾特認為不是好辦法。這種系統太貴,而且橫空出世,破壞城市面貌。他認為,應該更多地投資於公共汽車系統,今後幾年共需要1.5億美元的投資。

河內也正在討論建一條有軌電車線的計劃,法國將投資參股這個工程。然而有個大問題,建設階段會使整個城市的交通陷於癱瘓,因為在河內幾乎沒有並行馬路。一旦馬路被封,那就一切都崩潰。那麼,剩下恰恰只有公共汽車了。(莫妮卡.霍根)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