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港媒:奧運豪情與歷史悲情

責任編輯:德國之聲中文網2008年8月9日

昨天,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北京正式開幕。北京奧運是本周香港媒體的主要關注焦點。

富麗堂皇的視覺盛筵圖片來源: AP

香港《明報》發表署名評論文章,題為《緣何北京奧運辦得如此辛苦?》。文章寫道:"北京奧運終於揭開序幕了,北京當局確已竭盡所能,把最好的一面呈現世人,不僅投資逾5000億元將京城整容,還要工廠停工、汽車停駛、京人停國罵、外地窮人禁足京城,甚至連最不情願的採訪自由,也忍痛開放給外國記者。……過去102年的28屆奧運會,有22個主辦城市,當中有國際大都會的倫敦、巴黎、洛杉磯等,也有名不經傳的小城市,例如安特惠普、蒙特利爾等。無論是哪一屆,都辦成嘉年華聚會。上屆希臘雅典奧運,也是在恐怖襲擊的陰影下舉行,希臘街頭依舊遊人如鯽,到處是各類供平民欣賞和參與的表演及音樂會。"

文章寫道:"保安是必須的,但要讓更多老百姓參與其中,也是必不可少。可惜,中共申辦奧運的初衷,只是希望通過這場奧運會,洗脫中國人的百年恥辱,讓全世界都見證中國的重新崛起,世人都目睹中國的經濟成就。……北京當局千方百計讓全世界知道,中國今天已是新富,日後請不要瞧我不起。……本來,作為主人家,稍作打扮,乾淨整潔的迎接外賓,也是理所當然。但北京不然,她豈止稍作打扮,可是不惜工本,透支大量社會資源,豪擲5000多億元人民幣打造一個新北京,建起新機場、高速公路、鐵路網路、運動場館,還有數之不盡的新穎建築,務求令外國人瞠目結舌。這種傾國傾力主辦奧運會的豪情,百年罕見。事實上,這種接待外賓的方法,跟中共官場作風如出一轍。每逢有上級領導來視察,地方政府都要先將視察地點「裝修一番」。"

文章最後寫道:"當然,向全球展示京城的新面貌、中國的新成就,最佳途徑還是透過國際傳媒。因此,除了因為要遵守申辦時的自由採訪的承諾,當局也希望透過外國記者的相機、攝影機和筆,向世人展現中國美好的一面,這樣中共才作出讓外國記者自由採訪的妥協。但中共想展示成就之餘,不想讓外界看到「正常的北京」,公安才不惜以暴力去阻撓境外記者的正常採訪。正因為當局想向世人呈現一個非常的、臨時的「新北京」,才把奧運會辦得如此吃力,如此辛苦;相反,如果是一個正常的、現成的北京,就有可能全民參與,舉國同歡,也就辦得輕鬆愉快了!"

香港《文匯報》發表評論文章,分析北京籌備奧運期間與西方發生的衝突。文章寫道:"過去七年裡,世界與中國的關係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中國對自身和世界的角度與定位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其間,由於雙方關係態勢的變化,雙方對北京奧運的期待值也發生了變化。北京申奧成功的二零零一年,正是中國入世後的第二年。入世無論對於中國還是西方而言,都意味著中國有意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像征。但當時,中國崛起給西方的心理衝擊遠未達到今天的程度,因此雙方深層的分歧被表面的融合意願所掩蓋了:西方希望藉奧運更多地將將中國融入由西方主導的經濟和政治體制;而中國則僅善良乃至天真地認為,只要有融入國際社會的意願,就可能順利完成融入的過程,而忽略了其背後許多複雜的因素。"

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是:七年來,中國崛起以其對西方而言不可預測和不可掌控的自身邏輯發展,中國在逐漸融入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過程中,已經與西方產生了許多摩擦;更何況在政治體制和價值觀領域,七年來雙方幾乎沒有任何趨近的跡象。……與之相伴隨的另一個日益明顯的現象是:中國(尤其是民間)看西方的視角,從原來的仰視,逐漸發展到平視乃至俯視;更重要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無論是原來的仰視,還是現在的平視乃至俯視,中國看西方的背後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那就是歷史的悲情。如果說,這種悲情過去的外在表現主要是悲,那麼其今天的表現形式更多的是傲;兩者的內在邏輯一脈相承,即都缺乏與西方世界的心理上的真正平視。"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