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5-11-24)

2005年11月24日

最近一周,中國外交發生了許多事情。先是胡錦濤繼訪問歐洲之後,又到韓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後來又是美國總統布希到訪中國。在德國,梅克爾前天正式就任德國總理,也使中國方面十分關心中德關係未來的走向。另外,台灣「三合一」選舉以及香港政改的走向,也是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問題。

「胡梅會」標誌著中德關係的新紀元圖片來源: AP

胡錦濤上周在韓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關於今天的這一峰會,美國媒體有評論認為,中國已經獲得了此次峰會的主導權,並開始排擠美國的存在。對此,香港《太陽報》發表文章,題為《亞太經合峰會:中國獨領風騷?》文章說:「有分析家認為,亞洲國家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得不到它們本來認為會得到的來自美國的幫助,這使它們有很大的幻滅感;而美國決定在亞洲和其他地方達成一連串自由貿易協議,此舉進一步削弱了亞太經合組織的自由貿易目標。不過,雖然此次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峰會,中國似乎獨領風騷,但中國還是必須十分謹慎地平衡與美國的關係。畢竟美國在亞太區內的地位對周邊其他國家十分重要,而中國目前也沒有必要挑戰美國的這一地位。甚至可以說,中國目前越不挑戰這一地位,那麼未來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機會也就越多。」

在中德關係方面,《太陽報》本周也發表文章,預測梅克爾的對華政策。文章寫道:「記得施羅德剛上台時,全世界人們對其瞭解並不多。在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施羅德雖然已是當時社民黨的所謂「三駕馬車」之一,但更多時候卻是擔任其下薩克森州的州長。他是理念、政策輪廓以及外交方略,人們都不甚了了。至於在中德關係方面,當時北京記得最清楚的,是一九九二年施羅德擔任下薩克森州州長時,為了挽救該州造船工業而力主向台灣出售潛艇。因此,一個對中國不甚瞭解、而又曾經主張向台灣出售潛艇的施羅德,和一個將人權理念擁為至上標準的綠黨(綠黨領導人費舍爾擔任施羅德內閣的外長),這兩點曾經引起北京的極大擔憂。而華盛頓方面當時擔心的,則主要是社民黨素來沒有柯爾的基民盟那麼「親美」,因此施羅德上台後德國是否會執行一條疏遠美國的外交政策,也是華盛頓十分憂慮的問題。「

《太陽報》接著寫道:「後來的事實證明,北京明顯過慮了,而華盛頓的憂慮則倒是有幾分道理。施羅德擔任德國聯邦總理七年,每年都到訪中國,頻率超過了素有中國情結的其前任柯爾;其間的原因不僅在於施羅德本人由一個「中國盲」變成了「中國迷」,更在於中德關係的穩定性。筆者之前曾分析認為,中德關係是中國與所有大國關係中最為穩定的一組關係,中德之間從未就任何問題發生過重大分歧或衝突。從這個角度看,梅克爾上台後中德關係也不會有太大的風浪。」

在台灣局勢方面,台灣的「三合一」選舉已經進入最後沖刺階段。香港《明報》昨天發表署名「歐陽五」的文章,題為《台灣選舉變數多》。文章寫道:「在台灣選舉機制不健全、選民尚欠成熟的情況下,勝負仍存在變數:一、全台二十三個縣市,民進黨和國民黨各有數席把握大,但在一些縣市選情膠著,結果難料;二、民進黨靠選舉起家,表面選情危急,反而可能凝聚綠營選票;那邊廂,藍營不是鐵板一塊,容易產生麻痺思想;三、對現狀不滿者較多,投票率有可能比四年前的百分之六十六較低,投票率低,按通常經驗,對綠營相對有利;四、民進黨有大量有形和無形的優勢;五、今日台灣,為某種政治目的,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零四年『總統』大選前震驚世界的兩顆子彈已是先例。」

最後,在香港局勢方面,據《蘋果日報》報導,正當特首曾蔭權再次表明政改方案修改空間不大之際,45條關注組的立法會議員湯家驊透露,政府有一個政改第二方案,有可能在短期內拋出,為反政改遊行降溫。報導寫道:「有民主派議員指出,傳聞中的第二方案只有一些「小恩小惠」的修改,如取消委任區議員投票、擴大選舉委員會的選民基礎等,但始終沒有普選路線圖及時間表。多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表明,不會接受任何沒有普選時間表的修改方案。……湯家驊在一個爭普選論壇上表示,聽聞政府內部有一個政改第二方案或在未來幾日公開,主要是想為民主派於下月四日的反政改遊行降溫。……政府所謂第二方案,就是在不會訂明落實普選日期前提下,接納民主派部份要求。如取消委任區議員投票、擴大選委會的選民基礎、取消部份立法會功能組別公司及團體票,以個人票取代。有民主派議員稱,修改只屬小恩小惠,目的只是爭取一些立場溫和的市民支持政府,減少遊行人數,令民主派反對方案要面對更大政治壓力。」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