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香港媒體摘要

2006年10月5日

本周,香港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有2個:首先是北韓宣佈將進行核試驗;其次是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十月八日訪問中國。

橫眉冷對千夫指圖片來源: AP

北韓宣佈試驗核彈,美日韓緊張

北韓外務省十月三日發表聲明稱,北韓科學研究部門今後將在絕對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核試驗。聲明數次強調了美國制裁的日益加重導致了北韓不得不宣佈進行核試驗,但沒有提及何時以何種方式進行。這一聲明立即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密切關注和廣泛憂慮。但香港主流媒體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有所不一。

昨天,香港《信報》的社論標題是《北韓虛張聲勢,朝核問題有驚無險》。社論認為,北韓這一聲明的目的還是希望與美國實行關係正常化,換言之北韓的目的在於求和不求戰,因此朝鮮半島的局勢基本上仍將以和平為主。

但今天《明報》卻發表文章,認為北韓進行核試驗的威脅可觀存在,而且對中國國家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因此中國必須顯示強硬態度。《明報》的文章寫道:「一個眾所周知的前景是:只要北韓成為核國家,與北韓一海之隔的日本立即也將在成為核國家方面邁出決定性的一步,……既然這樣,對中國而言,面對同時強硬的北韓和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需要做的已不再是保持平衡和力促和談,而是與美國合作,以實質性的舉措加強對北韓施壓並迫使其就範,然後以北韓的就範迫使美國對其對北韓的強硬政策上後退。」

文章寫道:「對中國來說,與美國在解除北韓核武裝這一短期戰術層面上加強合作,將成為當務之急。在這方面,中美須加強溝通,中國也須不惜使用任何對朝施壓的殺手鐧,包括全面停止對朝的能源和經濟援助。」

文章還將中國對北韓的強硬與最近可能改善的中日關係聯繫起來:「中國一旦在朝核問題上顯示強硬立場,不但有利於與美國的互動,而且也將有利於與剛上任的日本安倍內閣的互動。朝核問題升級將對日本構成重大威脅,而安倍又素以對朝強硬著稱;恰好安倍十月八日至九日將訪華,因此中日高層應利用這一機會協調對朝強硬立場,並以此作為中日關係改善的潤滑劑之一。」

安倍訪華,意欲改善日中關係

在中日關係方面,安倍即將在十月八日訪華是本周的重大新聞,而且也出乎許多分析家的預料。對此,今天的《明報》還發表另一篇分析文章,題為《欲改善中日關係,須銘記小泉教訓》。文章寫道:「安倍無論是在競選首相或當選後,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態度一直曖昧。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在日本傳媒上周高調安倍訪華的具體日程後,北京一直保持低調,不作公開反應。直到本周一,安倍在國會回答有關歷史問題的質詢時,引用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的談話,表示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害和痛苦,日本根據《三藩市和約》接受遠東軍事法庭審判結果,日本不應對審判結果表示異議。……相信正是安倍的這一表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方的要求,才使得中日兩國能夠在昨日同時宣佈安倍訪華。」

文章接著寫道:「中日兩國同為亞洲大國,和則兩利,斗則兩輸。……北京同意安倍訪華,反映中國領導層在處理中日關係時的務實和靈活,而且確實希望看到中日關係能夠真正走出不斷惡化的怪圈。……然而,如果胡錦濤和溫家寶在與安倍舉行峰會時,完全不提過去幾年導致中日關係惡化的直接原因-日本首相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將會受中國民意的強烈質疑。同樣,如果安倍不能在這一點上相應讓步,並以正確的歷史觀對待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責問題,中日關係未來要走上平穩改善的道路,亦是緣木求魚,難以樂觀。」

對於安倍即將訪華,今天的《蘋果日報》發表文章,題為《核試促成中日破冰》。文章寫道:「安倍晉三上周二才拜會相,旋即破冰成功,成為五年來首次訪華的日相,北韓核試帶來的突變應是一大關鍵。」

文章寫道:「直至昨天早上,雙方仍在糾纏,到中午就克服了這個『政治障礙』,中日都不肯透露是誰作出了讓步,但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者周尊南認為,那至少應該是安倍承諾在短期內不拜靖國。……北京方面,安倍訪華適逢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召開,中國領導人在黨內重要會議期間抽空借鑑外國領袖是前所未有,反映兩人(胡錦濤和溫家寶)在對日關係上已漸漸拋離江澤民時代強硬對日的外交思想。一個風險是,安倍在任內若以任何身份拜靖國,都將成為中共黨內鷹派攻擊胡溫的最佳武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