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一戰中的中國勞工

德國之聲 中文網
2004年11月12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14萬中國勞工遠渡重洋來到歐洲,為協約國在戰爭前線充當苦力。他們清掃地雷,維修道路,裝卸船隻,為戰爭勝利做出了貢獻,但近一個世紀以來他們的故事卻被遺忘和埋沒。在法國,人們重新發掘出這段歷史,有關一戰華工的歷史又出現在文獻和媒體中。

Bildergalerie Tsingtau
一戰結束後,大部分中國勞工被運送回國圖片來源: Konfuzius Institut Leipzig e.V./Paul Ernst Prass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他們中有上萬人再也沒能踏上故鄉的土地。客死他鄉的中國勞工分別被埋葬在30個法國墓地中,每個人的墓碑上都刻有中文的銘文。這些墓碑見證了他們主人默默無聞的犧牲和一段被忽略的屈辱的記憶。

在一戰戰事進行得最為激烈的1915到1916年間,英國從中國招募了10萬勞工,法國招募了三萬八千人。這些中國勞工被送往歐洲戰場前線,以彌補當地勞動力的嚴重不足。這些勞工年齡大多在20到35歲之間,來自河北,江蘇,山東等地。他們在後方梯隊中充當勞力,幫助修築彈藥倉庫,維修公路和鐵路,或在港口裝卸船隻。有的在軍工廠工作,有的在海軍碼頭,每天的收入只有3到5個法郎。

當時中國勞工僅僅被視為廉價勞動力,他們是被人歧視的苦力,甚至不允許隨便離開營地。戰爭結束後,一些人作了礦工,另一些在戰場上清理屍體,添埋戰壕。

法國北部的村莊洛桑格雷就在一次大戰西線戰場的附近,住在這裡的阿爾弗雷德老人追述起當年的情景時說:「他們的工作十分艱苦,卻受到鄙視。人們甚至不允許他們離開居住的營地,到外面與當地人交往。我母親當時還是個孩子,她告訴我,她很害怕那些中國人,連走路都不敢經過那個營地。」

70多歲的阿爾弗雷德現在是當地一個民間協會的主席,他的協會致力於保存活生生的戰爭紀念資料。

一戰當中的歐洲鐵路圖片來源: dpa

戰爭結束後,大部分中國勞工被運送回國,他們的身份憑證只是一個簡單的號碼。只有五千到七千人留在了法國,這些人的後代日後發展成了巴黎的華人社區。

到戰爭結束前後,就有大約一萬華工命喪他鄉。他們有的葬身於炮火之中,或被地雷炸死,有的死於惡劣的生活條件,或1918年流行整個歐洲的西班牙流感。這些華工被埋葬在30個墓地,其中最集中的是諾耶爾公墓,這裡埋葬著842個中國勞工。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中文,墓前還有一對石獅子,守護他們的亡靈。

在被遺忘了將近一個世紀後,中國一戰勞工的命運在法國又引起了關注。2002年以來,每年4月清明節那一天,在諾耶爾戰爭公墓都舉行紀念活動。參加活動的有法國退伍軍人協會,中國駐法大使和華僑社團代表。法國電視台最近還播出了一部名為「不歸之旅」的紀錄片,講述中國勞工的故事。

法國的中國專家皮卡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歷史專著中,也提到了這段歷史。皮卡說,這段被遺忘得太久的歷史,應該被銘記在人們的集體記憶中。他說:這些中國人為法國的戰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承認為戰爭英雄是他們的權利。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