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次毫無功效的旅程

2014年2月18日

在亞洲,實力的較量在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美國國務卿克裡近日的中國之行,是對此的又一例證。

China USA Außenminister John Kerry bei Wang Yi in Peking
美國國務卿克裡會晤中國外長王毅(2014.02.14)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德國之聲中文網)克裡至少在一點上做的無懈可擊:上周末訪華期間,他將有限的資源利用到極致。他最重要的論述,是要求北京立即行動向北韓政府施壓,並考慮經濟制裁。中國方面作出保證,採取"額外步驟"使平壤回到談判桌旁。這一切自然都是模糊的表述,但克裡在中國討論亞洲事務,怎會有人期待得出更好的結果。

自然,北京不會在自家門口讓外人佔了便宜。美國當然可以提要求,北京也會耐心傾聽,但到了最後行動的時候,北京還是按照自己的判斷我行我素。克裡對這一切心知肚明,他的空間有限,這趟旅行是不得已而為之,他知道其中的原委。亞洲是美國權力喪失之痛最銘心刻骨的地區,像北韓這樣的敵國越坐越穩,而與日本、韓國、菲律賓、台灣等盟友關係卻不再牢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中國日益佔據上風。

在亞洲,美中兩國的不同戰略再清楚不過地得到體現。美國迄今的外交政策毫無例外地以價值體系為核心。但問題是,目前亞洲的選擇並不在"民主"和"非民主"之間展開,亞洲人重視的更是安全或者經濟繁榮。上世紀90年代,美國還有能力確保以上兩點訴求。但這個時代已一去不返。今天,中國的騰飛意味著對未來的信心,代表了富裕,而它們以前均源於美國。

然而,巨龍也給亞洲地區帶來一種恐懼之感,因為經濟實力的強大,中國的每一個動作,無論怎樣小心謹慎,都像是在國際舞台上秀肌肉。中國同所有鄰國都有摩擦,這也是華盛頓目前在該地區的唯一優勢,即面對中國和北韓,美國代表了軍事安全。

美國太平洋艦隊:中國同所有鄰國都有摩擦是華盛頓的優勢圖片來源: Reuters

亞洲國家,如印尼、菲律賓、韓國和日本,都想兼收並蓄,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美國的聯盟安全兩者中均獲好處。這一走鋼絲的難度很高。亞洲民主當選政治家不斷提出這一重要問題,即選民更喜歡什麼?由美國作後盾的民族主義高調,還是擴大地區經濟合作?這個問題碰上中國和美國就容易變的特別尖銳,即"要富裕,或要安全?"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也越來越清晰。過去年間,越來越多的選民趨向經濟繁榮。今後數年,這一趨勢也不會發生改變。因為人們是在錢包中感受到中國的騰飛。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已在中國生活了20年。

編譯:李魚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